一座城市,在每天清晨剛剛蘇醒的時候,是帶著巨大的性感的。如果你對它懷有好奇和愛憐,它就會因你而將這種性感融化進(jìn)你走過的街道,使原本陌生的城市之臉變得親近與友善。愛爾蘭都柏林的白天,也正是在異鄉(xiāng)人的細(xì)膩打量中被分成了視覺和聽覺上的繁華與守舊,喧囂與沉默,倉促與從容.即便沒有讀過《尤里西斯》,你也可以靠著腳和地面的觸覺,構(gòu)筑一個只屬于你的都柏林的白天。
南部的喬治王朝風(fēng)格的建筑,其中極為著名的是Fitzwilliam大街10號的大門首先要向都柏林的酒鬼們致敬!爛醉男人常常入錯家門,可這樣的事情在都柏林是絕對發(fā)生不了的。因為都柏林有天下最聰明的妻把自己家的門涂成醒目的不同顏色,以防止男人醉酒回家走錯房門睡倒在別的女人身旁。于是,現(xiàn)在的我們才能一邊散步,一邊為街道兩邊一排排艷麗又惹眼的門大呼小叫。關(guān)于門的顏色還有另一種不太客氣的說法:據(jù)說在伊麗莎白女王過世后,英國下令愛爾蘭市民把家里所有的門都涂成黑色的,但愛爾蘭人民偏偏不從反而將各自的門涂成了五顏六色。1970年時,紐約市第五大道愛爾蘭旅游局辦公室的櫥窗里出現(xiàn)了一副由各種都柏林的門組成的色彩斑斕的美術(shù)拼貼畫,來往的行人都被這獨特的畫像所吸引而紛紛駐足停留,當(dāng)時的愛爾蘭旅游局駐北美區(qū)經(jīng)理靈機(jī)一動,委托了專門的公司制作招貼畫來滿足紐約人的這一需求,從此,這些色彩各異的門這便成了都柏林的標(biāo)志了。
如果你在都柏林問路,得到的回答很可能是這樣的:“從這里一直走到某某雕塑,然后向左轉(zhuǎn),走到另一個某某雕塑,向右轉(zhuǎn),然后再走到一個某某雕塑,向左轉(zhuǎn)……”都柏林的雕塑和教堂一樣數(shù)目可觀。最著名的雕塑是一位少女推著小車在叫賣海鮮。這是一個生活在150年前的真實人物茉莉·馬龍(Molly Mal-one),因為生活貧困,每天清早到海邊打撈海貨,用小車推到都柏林沿街叫賣。后來少女死于傷寒,有人為她寫了一首曲調(diào)哀傷的歌,一直傳唱到今天.1988年,都柏林慶祝建城一千年時,在市中心為少女塑了一尊銅像,成為了新的地標(biāo)。初次在都柏林逛街,找到茉莉·馬龍,就一定不會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