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我們穿過綠玉般的田野,跨過村前的大石橋,沿著狹長的小巷走進村莊的深處,和順的黃昏正悄悄降臨。夕陽的光影投映在古老巷陌的粉墻黛瓦上,在繞村而過的三合小河里粼粼波動,風(fēng)也變得柔和,散發(fā)著優(yōu)雅的草木清香。
我們在黃昏與也許是一天中最美麗的和順邂逅,又仿佛是多年未見的戀人重逢。我應(yīng)當(dāng)慶幸我選擇了住在和順,而不是在騰沖縣城,明晚我們還將住在這里,這樣可以自由自在地悠閑漫步。
我是多么如饑似渴地喜歡這樣的古村呀!那些曾經(jīng)去過的優(yōu)美小鎮(zhèn)、小村又自然而然地出現(xiàn)在我心頭,仿佛在我的肌膚中流動不已,我所有的感傷、愉悅、希望和迄今為止的回憶,象一粒粒水中的石子,浸透在這美麗的田園風(fēng)光里了。
黃昏時分,游人漸散。我們穿梭在和順大大小小的巷子里,小商店正陸續(xù)地打烊,家家戶戶生起了晚炊,米飯香、柴火香還有那刺鼻的辣椒味,連綿不絕地涌來,我們感受到濃厚的生活氣息。和順的街道巷陌都是用平整的黑色火山石鋪砌而成,據(jù)說這樣灰塵不會揚起,雨天也不會泥濘濕滑。老房子的下半部分基石也取自于火山石,令人感到渾然天成。
和順的建筑很美,六百年的歷史和西南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使它兼具了中西風(fēng)格各異的建筑之美。既有元龍閣、劉氏宗祠等雕梁畫棟的明清式閣樓,也有寸氏宗祠、和順圖書館這樣華麗大氣的西式殿堂。每條通往村莊內(nèi)部的主巷道口,都有一座龐大而精美的牌樓,有中式的,也有西式的,相同的是都有對聯(lián)和橫批,其內(nèi)容顯示了和順人重視忠孝、詩書傳家的一貫傳統(tǒng)。
村前的雙虹橋和橋端的牌坊也很美,橋下小河潺潺,岸邊楊柳依依。隔著堤還有一方荷花池,池中有曲橋和亭臺。
最婉約的還是河邊的那一座座古老的洗衣亭,婦女在井字形的石板條上搗衣洗菜,不必?fù)?dān)心受那日曬雨淋。一群白鵝在洗衣亭邊長滿水生植物的小河里悠然自得地鳧游。我們在河邊散步,晚霞朦朧,融化在靜靜的水色之中,形成一片泛泛的紅波。
和順真正的民居客棧并不多,我們住在百年老屋寸家大院。寸家大院是騰沖典型的三房一照壁、走馬串角樓布局格局,前院是客棧,后院主人自己居住。木樓都是紫楸,主人經(jīng)常請人來擦洗,因此即便經(jīng)歷了漫長的歲月,顏色仍很嶄新。窗欞采用了各種式樣的格子扇,有些是雕花的,刻著鳥獸花卉的圖案。二樓走廊的窗下有與木板做在一起的長條木凳,或稱為美人靠,別有情趣。
露天的院子里很寬敞,也很涼爽。院子里種植著很多花卉草木,環(huán)境清凈怡人,對于我們久居鬧市的人來說,在這里閑坐喝茶讀書,多少時間也不會厭倦。主人居住的后院墻上貼了很多寸氏家族的老照片,照壁也在后院里。
我們每晚都要到村子里、到河邊散步,然后回到寸家大院,在寂靜的夜晚不知不覺入眠。
清早起來,我們又來到河邊百看不厭的洗衣亭。水面清澈透明,微微起了一陣風(fēng),水草也為之曼妙地舞動。遠(yuǎn)處,春天的白鷺低翔在田野上。
我們的旅途還將繼續(xù),此情此景卻已長留在我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