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迎江閣再往上行,見道旁一石,上刻一詩,正是近代愛國人士吳邁描寫陽朔的有名絕句: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
群峰倒影山浮水,無山無水不入神。
沿風景道再往上行,見一小門,上書“南山厄”。背面書“風景道”。在這厄門內外,是石刻集中之處。門左有俞安期的詩刻:
四周煙雨蒼茫,萬朵蓮花屏障。
分明西出函關,人在華陰道上。
門右刻有“山高水長”、“江山鎖鑰”八個剛勁有力的大字。還有宋人李綱題刻的詩:
輟飯支頭看翠微,人間應見此山稀。
無從學得王維手,畫取千峰萬壑歸。
在這些石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碧蓮峰半山腰那巨大的草體“帶”字。此字飄逸灑脫,筆意含蓄,引人遐想。字經8尺,乃陽朔縣令王元仁于清道光甲午(公元1834年)所書。據說曾有游人分析此字含有“一帶山河,少年努力”之意。還有人進一步分析出其意:“一帶山河甲天下,少年努力舉世才”。更有人推測出“一帶山河,舉世無雙;少年努力,萬古流芳”的詩意。真是一字帶出眾人智,品味揣測各不同。為此,當?shù)匾嗔粲懈柚{:
古人有意一筆勾,題刻帶字影清流。
來往游人紛紛過,誰家至此不抬頭?
出南山厄門即拾級而下,臨江邊有一渡口。渡口旁有一天然大石臺,題刻有“釣臺”二字。據說晚唐詩人曹鄴棄官隱居故里陽朔后,常在此石上釣魚為樂,F(xiàn)在石上留有其詩一首:
掃葉煎茶摘葉書,心閑無夢夜窗虛。
只因光武恩波晚,豈是嚴光戀釣魚?
此詩表明曹鄴棄官隱居是出于無奈。由于晚唐政治局勢不穩(wěn),為官者貪鄙成風,受欺壓的百姓紛紛揭竿而起,唐王朝處于風雨飄搖之中。詩人以嚴光自況,說明詩人是很想為國為民大干一番事業(yè)的,可惜得不到皇帝的信任,自己的遠大抱負難以施展,只好做個閑云野鶴式的垂釣翁了。嚴光是東漢初會稽余姚(今屬浙江)人,字子陵,曾與漢武帝劉秀同學。劉秀即位后他隱居于富春山,常垂釣于富春江。嚴光的典故我是在讀毛主席的詩詞時了解的。1949年3月28日,全國解放前夕,詩人柳亞子寫了一首《感事呈毛主席》的詩給毛主席,詩中有句:“安得南征馳捷報,分湖便是子陵灘。”表明詩人想在全國解放后歸隱家鄉(xiāng)分湖,學嚴光垂釣去了。毛主席寫了七律《和柳亞子先生》,勸他:“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昆明池是指北京頤和園昆明湖。昆明湖取名于漢武帝在長安鑿的昆明池。
游覽至此,碧蓮峰的精華景點都游覽過了。但我的游興未盡,來到碧蓮峰,不登此峰誓不休。咨詢導游,導游說如想登山,可從西面即桂荔公路邊上山為好。那邊山勢比較平緩,登山沒什么危險。按照指點,經過一番艱難的攀登,終于登上了碧蓮峰頂。但在山頂也沒什么風景好看,草木茂盛,把視野都擋住了。心中一腔情調無處發(fā)泄,只好伸長雙臂,向天長呼:嗚喂、嗚喂、嗚喂!!不知我的一腔情調傳達給上天了沒有?不管怎樣,我的碧蓮情結已經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