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會藤橋
http://www.b6man.com 2009-8-11 來源:大河報 點擊:次
藤橋是個地名。說是藤橋,其實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藤橋了,連名字也幾乎沒有了。
藤橋,是我去過三次的一個南方小鎮(zhèn),遠在海南三亞。
我1992年第一次來到這里的時候,這里只是中國一個最南端的安靜小鎮(zhèn),來到這里,首先是因為有個朋友的姐姐住在這里,其次就是它的名字了,藤和橋,總會給人以遐想。
那個時候,現(xiàn)在繁榮無比、房價絕不輸于任何一個大城市的三亞,也只是南中國一個破破爛爛的小市。整個城市只有一兩條街道還算繁華,市中心三亞河的一座舊橋上,橋欄桿還刻著“中國共產(chǎn)黨萬歲”的字樣,這橋應該修建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橋下是一群破爛的漁船,總會在橋邊看到頂著斗笠的漁女。
相比三亞市,藤橋鎮(zhèn)更是簡單。不過簡單的藤橋,卻有著不事雕琢的淳樸。藤橋距離三亞有40多公里,三亞客運總站有汽車來到這里,這里臨近海邊,距離村子二三十米遠的地方,有一座椰子島,島上滿滿的都是椰子樹,雖然近,但因為有通向大海的藤橋東西兩河的阻斷,沒有電,幾乎沒有人居住,村民只是白天去島上做事。河上有一個老艄公,在椰子島和村子之間,擺渡著村民,1992年我坐船去椰子島的時候,記得他好像收了一兩毛錢的船費。
喜歡一個地方,就如同喜歡一個人,這個地方的某些東西契合了你內(nèi)心的一個點,只那一瞬那一眼,也就認可了,藤橋便是這種感覺。1992年我第一次登上海南島,鬧哄哄的?诤蛠y糟糟的三亞,讓我煩躁無比。向來反感那種“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日子和地方,忽然邂逅原始而安靜的藤橋,那感覺是不言而喻的。由于遠離城市,藤橋大部分區(qū)域沒有開發(fā),走在1992年的街上,斑駁的墻壁上還殘留著文革時期的標語,有些民房的屋頂還鋪著厚厚的茅草,就像海邊披著蓑衣的漁翁,古樸而單純。
其實這個地方有一個著名的古墓群,大概有1000多年歷史,不過以往旅游多數(shù)都是看墳看廟,來到了三亞,如果還脫不開這個窠臼,真的是無話可說了,所以也就沒有考慮。我只是沉醉于椰子島上這密密的椰林還有碧海,距離村子其實只有幾十米,卻是如此寧靜。林間還會有一些似乎被遺棄的破船倒扣在那里。三次來到這個地方,我心無旁騖,走的幾乎都是同樣的路。
。玻埃埃鼓甑奈艺伊藘蓷l漁船,很小很淺的那種,帶著我從椰子島邊的村子劃向大海。海邊的沙灘上只有我們幾個人,海水透明得像一塊綠水晶,在大朵的白云和細軟的白沙映襯下,安靜而祥和。帶我們來海邊的漁民,對此似乎司空見慣,在遠處沙灘的高處抽著煙,逆著夕陽,勾勒的剪影煞是好看。
“原生態(tài)”這個想法透著一種城市人的自私,在城市人的眼里,“原生態(tài)”是一道風景,而在這中國的最南端,對于當?shù)厝藖碚f,則實實在在是一種落后的痛楚。于是,在2009年,我看到了改變。
但這改變對于我來說,感覺相當痛苦,因為藤橋鎮(zhèn)這個名字沒有了,而是為了迎合一個海灣的商業(yè)開發(fā),變成了“海棠灣鎮(zhèn)”。于是我想起黃山市,原來叫做“徽州”,雖然黃山的名氣遠遠大于徽州,但不得不想到“媚俗”這個字眼。
。玻埃埃鼓甑奈艺驹谶@里,不時地,總會想起羅大佑歌里那句“家鄉(xiāng)的人們得到了他們想要的卻失去他們擁有的”。
幸好,藤橋還有一道名菜——“藤橋排骨”沒有改名,這排骨據(jù)說是先用蜂蜜浸泡后再油炸成品,脆而不硬,甜而不膩,清爽利口,不粘不黏,78元一份,于是買了一份,大快朵頤。
藤橋,是我去過三次的一個南方小鎮(zhèn),遠在海南三亞。
我1992年第一次來到這里的時候,這里只是中國一個最南端的安靜小鎮(zhèn),來到這里,首先是因為有個朋友的姐姐住在這里,其次就是它的名字了,藤和橋,總會給人以遐想。
那個時候,現(xiàn)在繁榮無比、房價絕不輸于任何一個大城市的三亞,也只是南中國一個破破爛爛的小市。整個城市只有一兩條街道還算繁華,市中心三亞河的一座舊橋上,橋欄桿還刻著“中國共產(chǎn)黨萬歲”的字樣,這橋應該修建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橋下是一群破爛的漁船,總會在橋邊看到頂著斗笠的漁女。
相比三亞市,藤橋鎮(zhèn)更是簡單。不過簡單的藤橋,卻有著不事雕琢的淳樸。藤橋距離三亞有40多公里,三亞客運總站有汽車來到這里,這里臨近海邊,距離村子二三十米遠的地方,有一座椰子島,島上滿滿的都是椰子樹,雖然近,但因為有通向大海的藤橋東西兩河的阻斷,沒有電,幾乎沒有人居住,村民只是白天去島上做事。河上有一個老艄公,在椰子島和村子之間,擺渡著村民,1992年我坐船去椰子島的時候,記得他好像收了一兩毛錢的船費。
喜歡一個地方,就如同喜歡一個人,這個地方的某些東西契合了你內(nèi)心的一個點,只那一瞬那一眼,也就認可了,藤橋便是這種感覺。1992年我第一次登上海南島,鬧哄哄的?诤蛠y糟糟的三亞,讓我煩躁無比。向來反感那種“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日子和地方,忽然邂逅原始而安靜的藤橋,那感覺是不言而喻的。由于遠離城市,藤橋大部分區(qū)域沒有開發(fā),走在1992年的街上,斑駁的墻壁上還殘留著文革時期的標語,有些民房的屋頂還鋪著厚厚的茅草,就像海邊披著蓑衣的漁翁,古樸而單純。
其實這個地方有一個著名的古墓群,大概有1000多年歷史,不過以往旅游多數(shù)都是看墳看廟,來到了三亞,如果還脫不開這個窠臼,真的是無話可說了,所以也就沒有考慮。我只是沉醉于椰子島上這密密的椰林還有碧海,距離村子其實只有幾十米,卻是如此寧靜。林間還會有一些似乎被遺棄的破船倒扣在那里。三次來到這個地方,我心無旁騖,走的幾乎都是同樣的路。
。玻埃埃鼓甑奈艺伊藘蓷l漁船,很小很淺的那種,帶著我從椰子島邊的村子劃向大海。海邊的沙灘上只有我們幾個人,海水透明得像一塊綠水晶,在大朵的白云和細軟的白沙映襯下,安靜而祥和。帶我們來海邊的漁民,對此似乎司空見慣,在遠處沙灘的高處抽著煙,逆著夕陽,勾勒的剪影煞是好看。
“原生態(tài)”這個想法透著一種城市人的自私,在城市人的眼里,“原生態(tài)”是一道風景,而在這中國的最南端,對于當?shù)厝藖碚f,則實實在在是一種落后的痛楚。于是,在2009年,我看到了改變。
但這改變對于我來說,感覺相當痛苦,因為藤橋鎮(zhèn)這個名字沒有了,而是為了迎合一個海灣的商業(yè)開發(fā),變成了“海棠灣鎮(zhèn)”。于是我想起黃山市,原來叫做“徽州”,雖然黃山的名氣遠遠大于徽州,但不得不想到“媚俗”這個字眼。
。玻埃埃鼓甑奈艺驹谶@里,不時地,總會想起羅大佑歌里那句“家鄉(xiāng)的人們得到了他們想要的卻失去他們擁有的”。
幸好,藤橋還有一道名菜——“藤橋排骨”沒有改名,這排骨據(jù)說是先用蜂蜜浸泡后再油炸成品,脆而不硬,甜而不膩,清爽利口,不粘不黏,78元一份,于是買了一份,大快朵頤。
作者:赫宸
(責任編輯:韶萍)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
相關(guān)新聞
- 暑期學生游國內(nèi)十大勝地 2009-8-11 11:03:41
- 海南香水灣:墜落凡間的天使 2009-8-10 11:36:35
- 日本留學生:讓我流淚的草原之夜 2009-8-6 9:40:36
- 賽里木湖:炊煙裊裊 湖水悠悠 2009-8-5 10:28:54
- 稻城記憶:雪山腳下 尋找天堂的色彩 2009-8-5 10:28:54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qū)“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