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第四屆許慎文化國際研討會在漯河市許慎文化園開幕。來自韓國、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qū)以及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各大高校的百余名專家學者齊聚“字圣”許慎故里——漯河,感受漢字文化魅力,交流分享“許學”研究的最新成果。
本屆研討會以“新時代許慎文化的傳承與弘揚”為主題,把許慎的功績成就與新時代緊密結合,深入開展研討交流,為“中華漢字文化名城”建設注入新的活力,傳承許慎精神、弘揚許慎文化,提升許慎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據(jù)介紹,10月28日,陰歷的九月二十,是許慎遣子許沖向朝廷進獻《說文解字》的紀念日。每年的這一天,漯河市都要舉辦紀念許慎的活動。第三屆許慎文化國際研討會期間,由許嘉璐先生倡議、與會專家一致同意,決定研討會由五年一屆改為三年一屆。
來自韓國、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qū)以及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的百余名專家學者參會。
許慎是東漢時期汝南召陵(今河南漯河)人,是我國歷史上最杰出的學者之一。他傾盡畢生心血編纂的《說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系統(tǒng)解釋漢字的字典,也是第一部文字學專著,因此,許慎被尊為“五經無雙”“字學宗師”。自公元121年《說文解字》問世以來,我國傳統(tǒng)的漢字學研究,便是以《說文解字》為主要對象。前代學者把《說文解字》與儒家經典相提并論,對《說文解字》的研究稱之為“說文學”或“許學”。
漯河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城市,自古便是“江淮百貨萃,此處星辰羅”的水旱碼頭、商埠重鎮(zhèn)。在華夏文明的版圖上,漯河更因擁有眾多珍貴的漢字文化資源,成為一座獨特而富有魅力的“漢字文化名城”。舞陽賈湖遺址出土的裴李崗文化契刻符號,距今有八千年歷史,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最古老的漢字雛形;臨潁繁城的“三絕碑”是漢魏政權交替的實物見證,其碑文更是漢隸典范;郾城的宋代彼岸寺經幢為篆書范本等。在諸多歷史瑰寶中,許慎文化最為璀璨奪目。
漯河市政協(xié)主席呂巖致辭時表示,作為許慎文化的發(fā)祥地,漯河市委、市政府圍繞創(chuàng)建“中華漢字文化名城”,提出了“許慎文化研究中心”“許慎文化資料中心”“漢字文化圣地旅游中心”和“許慎文化教育傳播中心”四個中心建設的目標,以“許慎文化國際研討會”為平臺,以許慎文化園為傳承基地,以許慎文化“進機關、進校園、進企業(yè)、進社區(qū)”為載體,打造多層次、廣覆蓋、常態(tài)化的許慎文化弘揚傳承格局,不斷提升許慎文化的影響力。
從2005年起,漯河市連續(xù)成功舉辦了三屆“許慎文化國際研討會”,來自美國、韓國、日本、中國香港、中國臺灣以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海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在字圣的旗幟下集結,為“漢字文化名城”建設凝心聚力,“許慎文化國際研討會”已成為許慎文化研究乃至漢字文化研究的高水平國際化高峰盛會,也成為漯河市推進“漢字文化名城”建設的重要平臺。
中國文字學會會長黃德寬表示,近年來,漯河市委、市政府通過修建許慎文化園、打造漢字文化實踐基地、舉辦許慎文化和漢字教學國際學術會議、建設漢字文化名城等多項舉措,將許慎文化的弘揚與貫徹落實黨中央文化強國建設的戰(zhàn)略目標結合起來,與制定實施漯河市經濟社會發(fā)展戰(zhàn)略規(guī)劃結合起來,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讓漯河在地域傳統(tǒng)文化傳承和當代文化建設方面聲名遠播。
- 漯河市沙澧河建管委 積極推進戶外廣告專項整治工作 2018/10/27 9:41:06
- 漯河市沙澧河風景區(qū)楓葉美如畫 2018/10/27 9:39:53
- “著名作家看臨潁啟動儀式”在南街村舉行 2018/10/23 16:16:53
- 漯河市舞陽縣賈湖遺址管委會積極開展扶貧日送溫暖活動 2018/10/23 10:34:30
- 漯河市舞陽縣賈湖管委會深入開展以案促改制度化常態(tài)化警示教育會 2018/10/23 10:33:05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qū)“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