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柏二石三眼井作為新蔡文化旅游景點之一,可謂家喻戶曉。新蔡上古時期為伯益封地呂國,據(jù)《中國民間故事傳說•新蔡卷》記載,相傳在舜帝時代,東方部落首領(lǐng)皋陶之子伯夷擅長鑿井,并跟隨禹一起治水。一天,他來到一個地方(現(xiàn)在的新蔡縣),見這里的人們都用溝里的臟水做飯燒水,就想:如果在這里鑿一眼井,他們不就可以吃上干凈的水了嗎?于是,他就讓人在西城門挖地鑿井,果然挖出甘甜的泉水來。從此,這里的人們就世世代代吃上了干凈的井水。伯夷也因鑿井有功,后來被禹封為呂侯。他鑿的這眼井因井口有四五尺寬,取水有危險,后來,他就運來兩塊八尺長、四尺寬、半尺厚的大青石,讓人在上面鑿了水桶粗的圓眼,然后蓋在井口上。因為伯夷首先發(fā)明了鑿井術(shù),所以,又被人們稱為天下第一井。因井蓋是兩塊石板,上面有三個眼,又被稱為二石三眼井。
該井位于新蔡明清故城西城門外路南,口闊三尺,深三丈,水質(zhì)清冽甘甜,從不干涸,一直使用到20世紀90年代。此前,井臺南側(cè)植有一棵柏樹,西側(cè)植有一棵皂角樹(因樹刺尖利細長,類似狼牙,又稱狼牙樹),東西對著土地神龕,四角各置石鼓一只,以供取水者歇息,故有“一柏二石三眼井,面前對著狼牙樹,懷里抱著四只鼓,背后靠著土神住”之說。久而久之,一柏二石三眼井誤傳為一百二十三眼井,四方好奇者不知就里,常遠道慕名而來,爭看稀罕。
該井的出現(xiàn),標志著先民已經(jīng)從漁獵時代的流動生活方式跨入農(nóng)耕時代的定居生活方式,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2007年3月,新蔡縣政府對此進行立碑保護,近期擬結(jié)合舊城河改造工程,恢復二石三眼井原貌,并在其上加蓋涼亭,作為展示古呂文化和天下井源文化的一處景點。
- 30集電視劇《戰(zhàn)將韓先楚》在確山縣開拍攝 2013-7-30 10:47:47
- 中國冶鐵鑄劍文化研討會在駐馬店市西平縣召開 2013-7-25 12:02:44
- 上蔡縣以文化旅游品牌吸引蔡氏根親投資興業(yè) 2013-7-18 18:05:58
- 確山縣傾力打造有氧生態(tài)觀光旅游業(yè) 2013-7-15 11:30:05
- 信陽商城縣舉辦駐馬店漯河許昌旅游產(chǎn)品推介會 2013-5-28 9:41:22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qū)“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