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后層層梯田,麥苗青蔥,黃色的連翹花、油菜花點(diǎn)綴山間,遠(yuǎn)處山峰聳立,白云環(huán)繞,正是一幅田園山水畫。
趙溝古村距離澠池縣城46公里,東與新安縣的青要山搭界,周圍有鷹嘴山、筆架山、書山、老君山,群山環(huán)抱。石門溝口,兩山對峙,刀削斧劈,有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之勢。中有流水,四季不絕。兩山之間僅二三十米,其中一條山路,是通往趙溝村的唯一通道。
青石小路不見盡頭,山間石屋星星點(diǎn)點(diǎn),古村如同迷宮,似乎每走一處,都有一個故事,每個老物件,都有神秘的來歷和不凡的身份。
北宋時,澠池縣令徐無黨,聽說這里“人跡之不可到”,非常好奇,帶人來探秘,寫了一篇《小龍門記》。按照他的記錄,山澗中有一條小路,“兩岸皆石壁峭立”,“行約五十里”,地勢陡峭,水流湍急,怪石嶙峋,又前行一段,看到了桑樹、棗樹和幾戶人家。他想追根溯源,追問小村落的來歷,人們卻什么也說不清楚。他給小村落寫了篇游記,以示紀(jì)念,還把文章刻成碑,藏在洞穴里,給后來的造訪者們一個“交代”。
究竟是什么樣的人成就了這一片古村落?村人的《趙氏族譜》中記載,宋代,趙氏先人躲避戰(zhàn)亂,從山西垣曲縣的陳村,拖兒帶女逃到人跡罕至的深山中,偶遇一處平坦地勢,便安頓下來,落戶生根。
趙溝村留存的明清建筑,有模有樣,趙氏祠堂和觀音堂,也是今天村民生活中的一幕場景。
祠堂坐北朝南,面闊三間,一門兩窗,兩側(cè)磚雕宮燈精致,前檐下磚雕花卉形象,兩廊柱下各有一個鼓形柱礎(chǔ)。祠堂上房前廊的東山墻上,一塊青石碑刻,記錄小村原名叫石家莊,有了趙氏人家在此定居,才改名為趙溝。
觀音堂依山而建,前后二殿都是磚木結(jié)構(gòu)。前殿五架檁,木雕裝飾,龍首、鵝、魚和鴿子的形象清晰可辨。保存完整的觀音堂,對研究豫西地區(qū)清代祠堂建筑,提供了重要資料。
- 澠池上河曙猿化石遺址立碑儀式舉行 2017/4/21 11:03:15
- 三門峽市湖濱區(qū)農(nóng)業(yè)示范園成市民賞花購花好去處 2017/4/21 8:30:13
- 義馬加快特色農(nóng)業(yè)示范園區(qū)建設(shè) 2017/4/21 8:25:04
- 旅游局深入景區(qū)開展旅游從業(yè)人員培訓(xùn) 2017/4/18 9:43:44
- 紅亭驛現(xiàn)場觀摩推廣會在靈寶陽光山莊圓滿召開 2017/4/18 9:3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