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首次發(fā)現(xiàn)宋墓陶棺 墓主身份未定
http://www.b6man.com 2010-8-20 來源:大河報 點擊:次
市政部門在鄭州市管城區(qū)圃田鄉(xiāng)白佛村挖溝,準備鋪設雨污水管道,意外發(fā)現(xiàn)了一座古墓。在墓中,有一帶“龍首”的陶棺。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專家稱,從墓葬的形制來看,應是宋代古墓。墓中的陶棺在中原地區(qū)是第一次發(fā)現(xiàn)。
村民報料:市政挖溝,意外發(fā)現(xiàn)一座宋代古墓
“在鄭州市管城區(qū)圃田鄉(xiāng)白佛村發(fā)現(xiàn)一座宋代古墓,中間墓室的陶棺東西各有呈‘八’字形的4個墓室,文物專家說是宋代的古墓,拱形磚砌墓內(nèi)有陶棺,確實罕見。”昨天,當?shù)卮迕駥O先生給記者報料說。
孫先生告訴記者,市政部門在白佛村西頭挖溝準備鋪設雨污水管道,這條雨污水管道是鄭州東區(qū)一條主要的排污管道。挖掘機在挖溝時,發(fā)現(xiàn)有拱形古墓呈“八”字形,并從里邊挖出了頭骨等,還有很多的青磚和陶片,F(xiàn)在,挖出來了一個陶棺,陶棺大頭上方是屋脊狀,“屋脊”四角還有4個“獸首”。在陶棺東邊,又挖出兩個呈“八”字形的拱形墓室。
昨天中午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在白佛村西頭路西,挖掘機挖出一條寬4米、深3米的壕溝。在村西北角,挖開的壕溝有50多米長。在壕溝東側(cè),新挖的黃土堆有兩米高,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已在此拉起警戒線。在古墓中心,呈六邊形的主室墓葬被一塊篷布遮蓋著。在篷布東側(cè),有兩個磚砌的拱形墓室相距約半米,呈“八”字形排列,溝底堆有從墓中挖出的長40厘米的大青磚。古墓正南側(cè),一墓道被黃土掩埋著。緊挨墓道的東南,有一灰青色古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技工常建忠介紹,在古窯里出土有少量陶片,因古窯大部分被黃土掩埋,里邊還應有陶片。
一村民在現(xiàn)場揀到一塊陶片,記者在內(nèi)飾紋上看到有藍色簡潔的線條。
專家說法:墓中陶棺,在中原地區(qū)是頭次發(fā)現(xiàn)
得到拍照允許后,4名民工緩緩揭開覆蓋在陶棺上的篷布。
記者看到,整個墓葬是磚砌墓,直徑3米。藍灰色的陶棺有兩米多長,前方朝西北方向,陶棺頭部上方有一40厘米高的“屋脊”,瓦楞明晰,“屋脊”四角有4個“獸首”。陶棺前半部,有磚砸的痕跡,后半部陶棺蓋裂成數(shù)塊,陶棺正中斷裂錯位。常技工告訴記者:“從該墓葬的形制和陶棺及4個‘獸首’看,墓主人不會是一般的平民,這種形制的墓葬和陶棺非常罕見,在中原考古史的記載中還沒見過。西邊的兩個墓室出土有頭骨,東邊兩個還未發(fā)掘,有可能是一夫多妻。我們調(diào)查過,白佛村周圍都是墓葬區(qū)。”
發(fā)稿前,記者采訪了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劉彥鋒主任。他說:“墓室頂部早已被毀壞,現(xiàn)在墓室正在發(fā)掘,這5個墓葬從形制和大青磚看,應該是宋代的。這種墓的形制和陶棺以前發(fā)掘時極少見到。六邊形主室墓葬在宋代是比較常見的,但有四角耳室的墓葬卻很少見,特別是陶棺,這在中原地區(qū)是第一次發(fā)現(xiàn)?傮w來說,這種形制在此之前是不多見的。墓主人身份現(xiàn)在還不好確定,只有等發(fā)掘以后看有無墓志或隨葬品,才能確定其身份。這個人的身份是非常特殊的,在宋代木棺和石棺比較常見,陶棺是非常罕見的。”
村民報料:市政挖溝,意外發(fā)現(xiàn)一座宋代古墓
“在鄭州市管城區(qū)圃田鄉(xiāng)白佛村發(fā)現(xiàn)一座宋代古墓,中間墓室的陶棺東西各有呈‘八’字形的4個墓室,文物專家說是宋代的古墓,拱形磚砌墓內(nèi)有陶棺,確實罕見。”昨天,當?shù)卮迕駥O先生給記者報料說。
孫先生告訴記者,市政部門在白佛村西頭挖溝準備鋪設雨污水管道,這條雨污水管道是鄭州東區(qū)一條主要的排污管道。挖掘機在挖溝時,發(fā)現(xiàn)有拱形古墓呈“八”字形,并從里邊挖出了頭骨等,還有很多的青磚和陶片,F(xiàn)在,挖出來了一個陶棺,陶棺大頭上方是屋脊狀,“屋脊”四角還有4個“獸首”。在陶棺東邊,又挖出兩個呈“八”字形的拱形墓室。
昨天中午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在白佛村西頭路西,挖掘機挖出一條寬4米、深3米的壕溝。在村西北角,挖開的壕溝有50多米長。在壕溝東側(cè),新挖的黃土堆有兩米高,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已在此拉起警戒線。在古墓中心,呈六邊形的主室墓葬被一塊篷布遮蓋著。在篷布東側(cè),有兩個磚砌的拱形墓室相距約半米,呈“八”字形排列,溝底堆有從墓中挖出的長40厘米的大青磚。古墓正南側(cè),一墓道被黃土掩埋著。緊挨墓道的東南,有一灰青色古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技工常建忠介紹,在古窯里出土有少量陶片,因古窯大部分被黃土掩埋,里邊還應有陶片。
一村民在現(xiàn)場揀到一塊陶片,記者在內(nèi)飾紋上看到有藍色簡潔的線條。
專家說法:墓中陶棺,在中原地區(qū)是頭次發(fā)現(xiàn)
得到拍照允許后,4名民工緩緩揭開覆蓋在陶棺上的篷布。
記者看到,整個墓葬是磚砌墓,直徑3米。藍灰色的陶棺有兩米多長,前方朝西北方向,陶棺頭部上方有一40厘米高的“屋脊”,瓦楞明晰,“屋脊”四角有4個“獸首”。陶棺前半部,有磚砸的痕跡,后半部陶棺蓋裂成數(shù)塊,陶棺正中斷裂錯位。常技工告訴記者:“從該墓葬的形制和陶棺及4個‘獸首’看,墓主人不會是一般的平民,這種形制的墓葬和陶棺非常罕見,在中原考古史的記載中還沒見過。西邊的兩個墓室出土有頭骨,東邊兩個還未發(fā)掘,有可能是一夫多妻。我們調(diào)查過,白佛村周圍都是墓葬區(qū)。”
發(fā)稿前,記者采訪了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劉彥鋒主任。他說:“墓室頂部早已被毀壞,現(xiàn)在墓室正在發(fā)掘,這5個墓葬從形制和大青磚看,應該是宋代的。這種墓的形制和陶棺以前發(fā)掘時極少見到。六邊形主室墓葬在宋代是比較常見的,但有四角耳室的墓葬卻很少見,特別是陶棺,這在中原地區(qū)是第一次發(fā)現(xiàn)?傮w來說,這種形制在此之前是不多見的。墓主人身份現(xiàn)在還不好確定,只有等發(fā)掘以后看有無墓志或隨葬品,才能確定其身份。這個人的身份是非常特殊的,在宋代木棺和石棺比較常見,陶棺是非常罕見的。”
作者:張弢
(責任編輯:遠紅)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
相關新聞
- 《民間傳說-牛郎織女》特種郵票在魯山首發(fā) 2010-8-17 10:25:49
- 洛陽市民俗博物館新征5000多件紙質(zhì)文書 2010-8-12 8:58:08
- 曹操高陵臨時展館預計9月初開放 2010-8-11 9:31:09
- 觀星臺——“天地之中”之佐證 2010-8-10 9:04:39
- 宋代壁畫墓二十四孝圖“復活” 2010-8-2 9:50:58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qū)“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