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幃宮
第三景區(qū)疊幃宮,它得名于洞頂成排成行的石幃幔,是洞內最為精彩的大廳之一。洞頂懸掛大面積的鐘乳石。

進入第三景區(qū),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景觀“疊羅漢”,這是一根高4米,筆直挺拔的石筍,因頂端排列著三個圓頂小石筍像三個胖羅漢疊坐而得名。沿游覽步道至觀景臺上,呈現(xiàn)于眼前的是一根與眾不同的石筍,下粗上細,因上段形似一位長發(fā)披肩的婦人眺望遠方,似在期盼親人歸來,取名“望夫石”。也就在“望夫石”左前13米處洞壁上,有“羅漢醉酒”,這是一塊高約4米的白色壁流石,仿佛一個醉臥的胖肚大羅漢,坦胸露懷,驚急之中還藏起了腦袋,造型之滑稽使人忍俊不禁。而“望夫石”右側則是一根直徑為0.7米,高1.87米的尖頂石筍“將軍石”,活脫一位古戰(zhàn)場上的將軍,身披戰(zhàn)袍,好生威武。

由第三景區(qū)到第四景區(qū),先前要經過一個直徑不足1米,深5米的泥洞,需要用繩索上下,行動極其不便,后經人工加固修造,形成了一個入地一圈半的螺旋形通道──碧玉螺。
洞天河
穿過碧玉螺便是第四景區(qū)洞天河,長流不息的地下河從石縫中奔涌而出,不知來源不知去向,水聲震人耳膜,景區(qū)便以此得名。這條河日流量達600噸,經河南地質研究所取樣化驗,河水中富含鐵、鉀、鈣、鋅、鎂等2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是一種優(yōu)質礦泉水。由第一段鐵梯拾級而上,便能看到左側洞壁上布滿了雪花狀的石花,潔白透亮、晶瑩,叫它雪花石。距雪花石2米的路右側是面積約3平方米的水平池,長年不受旱澇影響,水位始終保持適中,不漲不落而得名,是洞中奇景之一。

聚仙宮
第五景區(qū),石筍形態(tài)各異,如眾仙歡聚一堂,故名曰“聚仙宮”。
“聚仙宮”地面與洞頂相距28米,在宮殿中首先看到的是一座高8米,長60米的巨大山嶺狀沉積物—琥珀嶺,在其最右端與之垂直的整塊洞壁上有一片寬23米,高19米的壁流石,狀如奔瀉而下的瀑布,氣勢磅礴,它是洞中至今發(fā)現(xiàn)最大也是最完整的石瀑。琥珀嶺上由右至左,依次有“西天取經”、“八仙過海”、“寶塔山”、“蘑菇石”等景觀,不勝枚舉,其間人物景觀個個栩栩如生。信步第五景區(qū),洞壁上石花成簇成片,猶如菊花怒放,爭奇斗妍,其中最大的菊花石直徑達0.3米,花朵碩大,造型奇特,被譽為“雞冠石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