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皮又叫釀皮,是中國最有歷史的小吃品種之一,從民間傳說來看,至少秦漢時已有。陜西著名的“秦鎮(zhèn)涼皮”,依當地傳說便與秦始皇有關。
傳說,涼皮的發(fā)明系因稻谷歉收。秦始皇時有一年大旱,稻谷收成不好,盡是稗秕,碾磨出的米質很差,無法納貢。有位叫李十二的農人想出主意,將米浸濕,碾磨成粉,放進籠里蒸熟,然后切成條狀,起名“大米面皮子”,作為“貢糧”送往咸陽。據說秦始皇吃過后,覺得味美可口,稱贊多多。
秦漢時,中國飲食風尚出現一次大躍進,石磨等糧食研磨器開始使用,可以說步入了“粉食時代”,時人普遍吃上了谷物研磨成粉后制作成的食物,之前的原始低級的“粒食”食俗逐漸退去。由此來看,涼皮在秦漢時出現還是相當可能的,稱之為“粉食時代”的先鋒食品并不為過。
涼皮得以推廣,傳說與漢高祖劉邦有關。當年,劉邦攻下漢中后,在一戶人家里吃到蒸好的面漿皮,劉邦吃罷贊不絕口,從此愛吃涼皮。傳說給劉邦做涼皮的,便是后來成為他寵妃的戚夫人。
《史記·呂太后本紀》記載,劉邦在成為漢王后才收了戚夫人,即所謂“及高祖為漢王,得定陶戚姬”一說。定陶在山東境內,也就是說戚夫人是土生土長的山東姑娘,而這涼皮是陜西特產,所以這個傳說有點附會。
順便說一下,戚夫人是劉邦皇后呂雉在后宮的第一情敵。劉邦死后,呂雉首先對戚夫人動手,先毒死其子趙王劉如意,再后囚殺戚夫人。起先罰她舂米,結果她忘記了身處險境,寫起了什么歪詩——
“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汝。”
結果讓呂雉知道了,最終決定處死她。呂雉讓人砍去她的手足,灼爛耳朵,挖掉眼珠。怕其喊冤,又灌了啞藥,最后將她扔進廁所里,罵她是“人彘”,還要新皇帝漢惠帝劉盈去看,結果把劉盈嚇出了病。戚夫人被民間奉為“廁神”,就因其死于廁中。
自從有了涼皮,人們就喜歡上了這道小吃,上至皇親,下到草民都“好這口”。如清代的皇家就喜歡吃涼皮,一種叫“御京粉”的陜西岐山涼皮,傳說其做法便是清康熙年間岐山人從京城皇宮帶回的……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50178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