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的蟹黃包餡是以蟹黃、蟹肉、豬腿板肉丁、筍丁等摻和在用豬肉皮熬成的膠凍中做成的。制做正宗的蟹黃包必須在前一天晚上將面粉加水和好,放進老糕糟發(fā)酵10多個小時。包子皮要搟得薄薄的,既能包住蟹黃又不至于破餡。剛出爐的包子被黃澄澄的蟹油浸透,恰如一朵朵飽滿圓潤、黃白相間、含苞欲放的金菊。別說吃,光是看,就是一種美的享受。拿取、品食蟹黃包大有講究。有順口溜說:“輕輕地用筷提,慢慢地碟中移;先開天窗,后吸餡湯。”用筷子從蒸籠里輕提起蟹黃包,移入潔白的瓷碟中。瓷碟旁邊是裝有生姜絲、陳醋的兩只小蝶。搛一筷生姜絲緩緩插進包子里,生姜絲既能驅(qū)寒,又可增加蟹黃的鮮美度。將包子咬一個小口,輕輕吸食蟹黃汁,然后倒點陳醋于蟹黃餡里,慢慢地連皮帶姜絲、酸醋細細品嘗,蟹肉嫩白、蟹油金黃,油而不膩,鮮美的感覺妙不可言。吃蟹黃包千萬不能像吃饅頭那樣拿起來就咬,那樣不但湯汁濺你一臉一身,弄得狼狽不堪,而且滾燙的餡汁也會讓你手嘴不知所措。
關(guān)于如皋蟹黃包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傳說很久以前,老如城有座小山包,山腳下有個深不見底的洞,大家都叫它“仙人洞”。洞里有一條大蟒蛇,蛇尾在洞里,蛇頭能伸到北門的包子店里。城里有家包子店,由于包子好吃而常常座無虛席。有一天關(guān)門打烊后,老板清點完包子數(shù)后便鎖上大門回家。第二天早市的時候,他把包子再數(shù)一遍時發(fā)現(xiàn)少了。一連幾天都是如此。老板懷疑是伙計夜里偷的,就查問伙計;镉媯儧]偷包子,受了冤枉氣,決心要查出個眉目來。一天夜里,伙計們躲在北門吊橋底下朝店里看。等到五更天時,只見一條大蟒把頭一拱,樓窗馬上被推開了。蛇舌頭一伸就卷了一只大包子吞下肚。吃飽之后,巨蟒縮回山洞里。有個聰明的伙計說:“白蛇娘娘喝了雄黃酒會現(xiàn)原形,我們何不也買點雄黃放在包子里呢?”于是,大家瞞著老板買來雄黃拌在肉餡里,專等蛇來吃。夜里,蟒蛇照例來偷吃,一口吞一個,兩口吞一雙,回到洞里再也不見出來。后來,店里做包子生怕再有蟒蛇來偷吃,就在肉餡里拌上蟹黃,做成蟹黃包子。蟹黃和雄黃的顏色是一樣的,蟒蛇看到包子皮上蒸出來的黃色蟹油以為里面拌了雄黃,就不敢吃了。久而久之,其他包子店也都仿效做蟹黃包子。這種包子味道鮮美,黃澄澄的蟹油浸透包皮子,又好看又可口。
如皋是著名的長壽之鄉(xiāng),清淡的飲食是如皋人長壽的因素之一。蟹黃包肥而不膩、清香爽口,是名副其實的養(yǎng)生佳品。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zé)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50178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