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醋軟熘鯉魚焙面:豫菜苑中的奇葩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4/11/13 8:41:33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鯉魚焙面是開封的一道名菜,久負盛名,曾被光緒皇帝命名為“古都一佳肴”。
據(jù)開封飲食文化博物館館長孫潤田介紹,糖醋軟熘鯉魚焙面原本是兩道菜,一道是糖醋熘魚,是用黃河鯉魚做成的;另一道是油炸拉面,用龍須面做成。糖醋熘魚做好后,再將炸好的拉面蓋上去,也就是老百姓說的“蓋被子”。拉面細如發(fā)絲,均勻地覆蓋在黃河鯉魚上。
龍須面也稱焙面。據(jù)《如夢錄》記載,明代開封每逢農(nóng)歷二月初二,“筵客吃龍須面,節(jié)禮送面”,為呈吉祥,官府、民間都以細面相贈,稱之為“龍須面”。起初,面用水煮食,后來經(jīng)不斷改進,過油炸制,使其蓬松酥脆,吸汁后,配菜肴同食,故稱“焙面”。
1900年,八國聯(lián)軍攻入北京城,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為躲避八國聯(lián)軍,逃往西安避難,曾在開封停留,恰好趕上慈禧太后生日。開封的官員為討好慈禧太后,為她祝壽,將糖醋軟熘黃河鯉魚與龍須面搭配。光緒皇帝稱之為“古都一佳肴”,慈禧高興地說:“膳后忘返。”
隨后,太監(jiān)手書一聯(lián):“熘魚何處有,中原古汴州。”自此,糖醋熘魚和焙面便合二為一。但是這道菜的完善則是在1930年前后,開封名師最早將用油炸過的龍須面,蓋在做好的“糖醋熘魚”上面,深為顧客歡迎。
這道菜的吃法也有講究,先食魚,后以焙面蘸汁入口,是謂“先食龍肉,后食龍須”。后來,廚師干脆直接將“焙”好的面覆于魚上,如同錦鱗蓋被,所以老百姓有按其音將“鯉魚焙面”叫作“鯉魚被面”。上世紀(jì)70年代初,尼克松率團訪華吃這道菜詢其菜名時,翻譯將它譯為“鯉魚蓋被子”。
糖醋軟熘鯉魚是由開封歷代廚師總結(jié)獨創(chuàng)的烹魚方法,選料嚴格,制作精細,技法考究。原料專用開封黑崗口向東至蘭考縣東壩頭這一段黃河中出產(chǎn)的鯉魚。因該段黃河水養(yǎng)分多、餌料豐富、氣候溫和,形成了適宜開封黃河鯉魚生長的良好環(huán)境,故此段黃河鯉魚優(yōu)于其他河段所產(chǎn)的黃河鯉魚。
鯉魚焙面制作技藝獨特,把軟熘和烘汁熘技法同用,唯河南獨有,以開封為代表而獨步多年,以活汁著名。所謂活汁,一是熘魚之汁,需達到泛出泡花的程度,稱作汁要烘活;二是取方言中和、活之諧音。此汁使魚肉肥嫩爽口而不膩,魚肉食完而汁不盡,再上火回汁,下入精細的焙面,熱汁酥面,入口的感覺很是美妙。
“糖醋軟熘鯉魚焙面以著名的黃河鯉魚為主料,采用豫菜獨有的軟熘烹飪技法,配以手工拉制而成細如發(fā)絲的龍須焙面,加之因此菜而流傳的典故、趣事,使這道菜成為豫菜文化的代表。”孫潤田自豪地說,“糖醋軟熘鯉魚焙面被譽為豫菜苑中的一朵奇葩,蜚聲海內(nèi)外。這道菜不僅被收入了《中國烹飪百科全書》,2000年還被認定為中國名菜,2007年被評為河南十大名菜之首,制作技藝入選河南省首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作者: 責(zé)任編輯:高曉婷)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