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面食文化博大精深,種類繁多。數千年來,我國在面食方面積累了豐富的技藝,僅制作方法就有:燒、炸、烤、燜、烙、煎、蒸、煮、拌等近百種,僅煮一項還就有削、捋、撥、擦、抿、壓、搓等方法 ,從而形成了各式各樣、千差萬別、風味各異的面食品種。安陽捋面就是其中以“捋”的方式傳承至今的古老面食。
有著久遠歷史的安陽捋面被稱為“水引”,是面條界的“老祖宗”。作為我國最古老的面食之一,由于口感綿軟、好消化、不脹胃,多年來,捋面在安陽縣西部百姓中廣泛流傳。2015年,安陽縣王家捋面的第六代傳承人王永法在市區(qū)開設了一家知名面館“永超捋面”,將這一傳統技藝傳承發(fā)揚。這里的捋面憑借筋道綿軟的口感引得一眾食客青睞,大家都評價說“吃出了小時候媽媽的味道”。
2020年,安陽捋面通過專家評審和遴選,被確定為安陽市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推薦項目。2021年,正式入選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時入選的還有鄭州燴面。這也就意味著,安陽捋面與鄭州燴面一起拿到了申請國家級非遺的入場券。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承載著文化自信的重要使命。“非遺”項目不僅是古都安陽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安陽旅游叫得響的一張紙城市名片。
非遺的影響力是巨大的。2009年6月,逍遙胡辣湯制作技藝被列入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后,周口舉全市之力,于2021年5月成功申請小吃制作技藝(逍遙胡辣湯制作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周口市西華縣有近10萬熬湯人遍布大江南北,同時胡辣湯延伸出了粉條加工、食醋釀造、食品包裝以及大蔥和辣椒種植等相關產業(yè),帶動從業(yè)人員近20萬人,胡辣湯不僅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yè),也成為貧困戶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yè)。胡辣湯產業(yè)每年給周口市帶來年逾40億的經濟收益。
現在,鄭州市正在推動“鄭州燴面”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據了解,國務院先后公布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其中傳統美食技藝占據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里面既有品質高端、上得了臺面的大菜體系,也不乏接駁地氣、口味獨特的地方小吃。人們熟知的五芳齋粽子制作技藝、同盛祥牛羊肉泡饃制作技藝、全聚德掛爐/便宜坊燜爐烤鴨技藝、貓耳朵制作技藝、蒙自過橋米線制作技藝等都在其中。
2024年安陽市以全域旅游理念為引領,圍繞“吃住行游購娛”旅游全環(huán)節(jié),全面提升服務能力,致力打造美景、美食、美宿的綜合體驗。“民以食為天”,了解一座城市,往往從“吃”開始,從“玩”深入,從“住”愛上。2025年是五年一次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推薦申報和評審認定的窗口期。希望安陽捋面能夠早日拿到“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片,讓安陽文旅因“安陽味道”更有魅力、更具活力。
安陽捋面,啥時候能拿到“國家名片”呢?我們一起期待!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50178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