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日”,今年主題是“融入現(xiàn)代生活——非遺正青春”。在這個有意義的日子里,河南博物院特別為6~10歲的小朋友們準備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公益課堂,邀請小朋友成為光榮的“文化遺產(chǎn)小衛(wèi)士”,一起探秘國寶,尋找蘊藏其中的非遺基因。
古人是怎么給泥巴“穿衣服”(上色)的?陶器為什么有這樣奇特的造型設(shè)計?通過了解彩陶雙連壺、花瓣紋彩陶缽、三彩駱駝及牽駝俑等文物,孩子們可以從文物的造型與色彩中尋找靈感,進而了解泥塑、彩繪等傳統(tǒng)技藝。
古人如何在硬質(zhì)材料上刻畫故事和圖案?通過觀察云紋銅禁、泗水撈鼎畫像磚等文物,孩子們在感受青銅紋飾與漢代畫像石的線條魅力的同時,更能理解“拓印”技藝的起源。
文物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非遺技藝的靈感源泉和美學范本。主辦方希望通過此次公益課堂,讓孩子們不僅 “認識” 這些文物,更深刻理解非遺技藝與文物所承載的歷史、藝術(shù)、科技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
河南博物院還準備了“瑪雅文明大展研學課——破解瑪雅人的雨林密碼,觸摸失落文明的溫度”“‘泱泱華夏 擇中建都’研學——探源華夏文明”“走近鎮(zhèn)院之寶、2025國寶守護人特訓營——萬眾矚目的暑期研學頂流回歸”等課程,感興趣的讀者可通過“河南博物院”公眾號報名參加。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