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星月紫砂博物館:列大師精品 呈紫砂雅趣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5/3/31 8:50:16 來源:洛陽市旅游局 點擊次數(shù):
不假釉飾,造型別致、古樸典雅……說起紫砂,人們都會想起宜興。在瀍河回族區(qū)大石橋東的東關(guān)大街上,就有這樣一家民辦博物館——洛陽星月紫砂博物館,集中展示古今紫砂文化,讓游客在千姿百態(tài)的紫砂壺和擺件中領(lǐng)略雅趣。
洛陽星月紫砂博物館為洛陽首家民辦紫砂博物館,面積400余平方米,展廳7個,藏品500余件。
第一展廳為現(xiàn)代紫砂展廳,主要展出的為呂堯臣等現(xiàn)代紫砂大師的精品之作,有的以桑葉為壺身,以蠶寶寶為壺把,憨態(tài)可掬;有的以蒙古包為造型,配以駱駝、沙漠等絲路元素;還有一款“東坡提梁壺”,壺鈕和壺把均鑲玉。
第二展廳為南瓜元素田園風(fēng)格展廳,在“田園”展臺上,散落著20余個大小各異南瓜形狀的紫砂擺件,十分精美。第三展廳為竹元素展廳,所有藏品均為竹風(fēng)格或造型的紫砂壺和擺件。第四展廳展出的紫砂壺為民國時期的藏品,一款“老牛臥歇”擺件和“架子車”紫砂壺相得益彰,值得一觀。第五展廳為明代紫砂展廳,其中包括明代紫砂壺工藝師徐友泉的大作。第六展廳為清朝展廳,展廳紫砂壺和紫砂擺件均為清代藏品。第七展廳為珍品展廳,該展廳紫砂藏品有較高的文化及收藏價值。
該博物館館長馬宗林介紹,20多年前,他的大哥從外地帶回一件紫砂工藝品,激發(fā)了他對紫砂工藝品的收藏興趣。隨后,每逢遇到心儀的紫砂壺和擺件珍品,他都省吃儉用,將其買下。因為太“燒錢”,不想讓家人知道,每每購回一只,他就悄悄用報紙包好放置床下。直到去年他要籌建博物館時,家人才知道他收藏了500多件紫砂工藝品。
鎮(zhèn)館之寶
■清代南瓜紫砂壺
該壺高15厘米、寬20厘米,底部款識為“陳鳴遠(yuǎn)”。陳鳴遠(yuǎn)為清初康熙年間人,字鶴峰、鶴屯,石霞山人,又號壺隱,出生于宜興上袁村的紫砂世家。其父陳子畦是清代制壺名匠。他技藝精湛,善于創(chuàng)新,作品工藝精、古趣強,尤其善于自然類型紫砂壺的制作。
■清代大壺
該壺高20厘米、寬35厘米,底部款識為“莊延裕”。莊延裕,清朝進士,字素思,編撰《十六國史》,一生愛好紫砂,但不是制壺大師。該壺為莊延?贾羞M士時,他的一位紫砂大師好友為祝賀他,而為其特意燒制紫砂大壺。
■清代樹墩高壺
該壺高22厘米、寬22厘米,款識為“大清李氏祠堂”。該藏品品相完美,造型獨特,是馬宗林2000年在古玩城淘寶時無意中發(fā)現(xiàn)的。
(作者:常書香 責(zé)任編輯:曾玉梅)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