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牡丹花王記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5/3/31 8:58:30 來源:洛陽市旅游局 點擊次數(shù):
洛陽牡丹初植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五代、北宋,傳承于后世。牡丹在洛陽,由花工們批紅判白,新品迭出,歷代都有不同的花王。自隋朝至當代,共有十二種牡丹珍品先后擔任花王,分別是顫風嬌、左紫、醉楊妃、玉芙蓉、壽安紅、魏紫、姚黃、潛溪緋、歐家碧、狀元紅、玉版白、嬌容三變。它們被稱為牡丹王國的“十二釵”。
隋唐時期,先后出現(xiàn)的牡丹花王是顫風嬌、左紫、醉楊妃、玉芙蓉。顫風嬌,是隋朝西苑最早培育的牡丹品種,為千葉紅花,今洛陽紅為其變異品種,是牡丹眾品中脫穎而出的第一個花王。據(jù)《朝鮮史略》卷二載,唐貞觀九年(公元635年),應新羅善德女王所請,唐太宗向新羅贈送牡丹種子。當時,所選的牡丹品種就是顫風嬌,同時作為國禮的還有大唐畫師閻立德繪制的《大唐禁苑顫風嬌姿圖》。
左紫,唐玄宗開元年間洛陽牡丹花王,千葉紫花,洛陽花工左女培育。當時月陂堤和皇家園林中廣泛種植,客居洛陽的渤海王子大門藝尤喜此花。醉楊妃,以洛陽美女楊玉環(huán)命名的牡丹珍品,唐玄宗天寶年間牡丹花王。此花起樓重瓣,初開粉紅色,內(nèi)瓣多皺而細長;盛開粉紫略帶藍色,呈皇冠狀;謝時紫粉白色。因其花梗柔軟彎曲,花朵常常下垂且瓣薄,故在陽光下既有瀟灑風流之姿,又有嬌媚羞怯之態(tài)。
玉芙蓉,是白牡丹中的珍品,是晚唐時期牡丹花王。這種牡丹珍品的命名非常特別,它是根據(jù)一名大唐洛陽歌女的藝名命名的。此女名叫張好好,藝名正是玉芙蓉。詩人杜牧專門寫了《張好好詩》,真跡現(xiàn)存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五代北宋時期,壽安紅、魏紫、姚黃、潛溪緋、歐家碧先后擔任花王。壽安紅,又稱百花妒,為千葉紅花,出壽安縣(今宜陽縣)錦屏山中;ㄉ珴商壹t,花心有細碎的瓣,嬌艷美麗,是五代時期洛陽牡丹的花王。宋代趙孟堅《牡丹》載:“憶劃洛陽花,壽安紅為冠。要其所從出,亦自薪槱(yǒu)伴。伊維花卉流,第以色媚眼。”
魏紫,又稱魏花,是千葉肉紅花,出于當過宰相的魏仁溥家。起初是樵夫在壽安山中發(fā)現(xiàn)這種牡丹花,后挖出來賣給魏家。它是五代末年牡丹花王。后來姚黃成為花王,魏紫成為花后。魏紫,花呈樓子臺閣型。花初開為紫紅色 透粉暈,盛開色變淡。魏紫既出,立即名聞天下。北宋王安石《題金沙》曰:“
海棠開后數(shù)金沙,高架層層吐絳葩。咫尺西城無力到,不知誰賞魏家花。”姚黃,出于洛陽白司馬坡姚家,北宋初年為花王。此花重瓣起樓,層層疊疊,初開時鵝黃色,盛開時乳黃色,瓣如著蠟,光彩照人。周師厚《洛陽牡丹記》載:“姚黃,其開最晚,在眾花凋零之后,芍藥未開之前。其色甚美,而高潔之性,敷菜之時,特異于眾花,故洛人貴之,號為花王。城中每歲不過開數(shù)朵,都人士女必須傾城往觀。鄉(xiāng)人扶老攜幼,不遠千里。其為時所重如此。”
潛溪緋,出于龍門潛溪寺,繼姚黃之后,為牡丹花王。盛開時花呈半球狀,大紅色,鮮艷而有光澤。遠遠望去,如同火焰燃燒,洛陽人又稱“轉(zhuǎn)枝花”“火煉金丹”。歐陽修曾在《洛陽牡丹圖》中贊:“四十年間花百變,最后最好潛溪緋。”
歐家碧,花色碧綠,因出自洛陽歐氏圃中而得名!赌f漫錄》載,宋徽宗宣和年間,洛陽有一位姓歐的花工,用藥壅培白牡丹根下,次年花開淺碧色,人稱歐家碧,極為珍貴,“每歲作為貢品”。此花洛陽獨有,堪稱稀世珍品,是北宋末年的洛陽花王。
金元時期的牡丹花王是狀元紅、玉版白,并非這兩品花比前代的花王更美,而是這兩品種植較普遍。狀元紅是傳統(tǒng)名貴品種,千瓣紅花,出自北宋洛陽狀元呂蒙正宅院。它是千葉深紅色,色類丹砂而淺,葉末梢微淡,近萼漸深,有紫檀心,開頭可七八寸。狀元紅在北宋時未成為花王,但是在金朝和南宋時成為花王。
金朝正隆二年(公元1157年)春,金朝開科取士,皇帝在御苑牡丹花叢前宴請新科進士們,稱狀元紅為花王,命進士們各以《應制狀元紅》為題賦詩一首,進士郝俁詠道:“仙苑奇葩別曉叢,緋衣香拂玉爐風。巧移傾國無雙艷,應費司花第一功。”贊狀元紅“傾國無雙”,是花神司花的功勞。南宋范成大的《蜀花以狀元紅為第一》載,四川牡丹中,以狀元紅為花王。
玉版白,花朵圓潤,花色潔白如玉,如一輪皎月,似銀雪素綾,是由北宋洛陽福嚴院的僧人培育的,在元朝時期成為花王。元朝洛陽學者姚燧,一心只為牡丹,29年中,足跡遍及中原各地,去尋找那傳說出的奇妙精靈、國色天香。在“洛陽楊氏欄”見到一株玉版白,姚燧對此大加贊美。
嬌容三變又名芙蓉三變,出自洛陽,明清洛陽牡丹花王,后引入安徽亳州。薛鳳翔在《亳州牡丹史》中描述它“初綻紫色,中開桃紅,經(jīng)日見色梅紅”,但亦有其他三種色者。一花何以變?nèi)?從現(xiàn)代科學角度看,是水分、陽光、氣溫、土壤及植物內(nèi)激素等諸多因素使然。但古時人們對此難以理解,將其賦予神秘色彩,珍愛且敬畏。明代袁宏道去張公元善家看花,記述了芙蓉三變:“曉起白如珂雪,已后作嫩黃色,午間紅暈一點,如腮霞花之極嬌異者。”張公元善則說它“種之二年,芽始茁,十五年始花。久則變而為異種”。
嬌容三變,在當代仍為牡丹花王,因為洛陽牡丹品種雖已有1300多種,但未有此花之奇特者。在十二代花王之后,是否還會出現(xiàn)新花王呢?答案是肯定的!讓我們耐心地等待!
(作者:鄭貞富 責任編輯:曾玉梅)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