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飛渡處,后人緬懷情。”5月9日上午,記者剛走進位于臺前縣的劉鄧大軍強渡黃河革命紀念地,一塊雄偉壯觀的“將軍渡”標志碑便撲入眼簾,與奔騰咆哮的黃河、高聳入云的劉鄧大軍強渡黃河紀念碑、氣勢恢宏的紀念館、寬闊敞亮的紀念廣場等景點,構成了一幅相得益彰的“水彩畫”,吸引了眾多群眾前來游玩。
將軍渡景區(qū)位于臺前縣新城區(qū)南約2公里的孫口渡口處,是劉鄧大軍強渡黃河、千里挺進大別山的歷史見證。1947年6月30日,劉伯承、鄧小平率12萬大軍,以臺前孫口為中心渡口,強渡黃河天險,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解放戰(zhàn)爭戰(zhàn)略反攻的偉大序幕。而孫口渡口作為劉鄧野戰(zhàn)軍司令部渡河之處,如今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將軍渡”。
據了解,景區(qū)共分為五個景點,即浮雕碑廊區(qū)、主體紀念碑及廣場、主體紀念館、黃河風景區(qū)和服務區(qū)。在景區(qū)的“心臟”部分―――主體紀念館內,共分為序廳、戰(zhàn)略態(tài)勢、渡河準備、強渡黃河、魯西南戰(zhàn)役、人民支前、英雄兒女、老區(qū)新貌、治黃成就9個展廳。在強渡黃河展廳,記者看到該展廳展示了劉鄧大軍12萬人以孫口為中心渡口,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實施正面強渡,一舉突破上有飛機轟炸、對岸有重兵把守的黃河天險。在浮雕碑廊區(qū),記者看到有不少群眾正在此處駐足欣賞。整個浮雕碑廊區(qū)長150米左右,由120塊碑刻組成,其中有浮雕6大塊。栩栩如生的浮雕,再現了劉鄧大軍強渡黃河的動人場景和戰(zhàn)爭年代老區(qū)人民與子弟兵的魚水深情。全廊寓革命傳統(tǒng)教育于書法和雕塑藝術之中,是集建筑設計藝術、書法藝術和雕塑藝術于一體的現代人文景觀。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