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人節(jié)景 暢快心情
“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樹之下,或園囿之間,羅列杯盤,相互勸酬。都城之歌兒舞女,遍滿園亭,抵暮而歸。”這是孟元老筆下的北宋東京城清明節(jié)時的盛況。同樣,曾在帝都生活多年的柳永,也以一闋《木蘭花慢》長調(diào),盡情描繪了盛世中的東京清明節(jié)的風(fēng)光:
“拆桐花爛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艷杏燒林,緗桃繡野,芳景如屏。傾城,盡尋勝去,驟雕鞍紺出郊。風(fēng)暖繁弦脆管,萬家競奏新聲。 盈盈,斗草踏青。人艷冶,遞逢迎。向路傍往往,遺簪墮珥,珠翠縱橫。歡情,對佳麗地,信金罄竭玉山傾。拼卻明朝永日,畫堂一枕春酲。”
清明節(jié)的東京城郊外,桐花爛漫,桃花杏花盛開,加上一陣疏雨洗刷,郊野更是似畫屏一般。傾城而出的人們,騎寶馬駕香車,尋勝游春,斗草踏青,暢飲美酒,在美妙的音樂聲中盡情享受著春天的美好。這一闋,是大宋清明的春之歌;這情景,是另一幅動人的《清明上河圖》。
柳永的詞寫的是清明節(jié)的大場面,其實節(jié)日中的小場景也有佳作。兩宋之交的詩人陳與義,早期寫景抒情小詩多用白描,清新明快。請看其《清明二絕》:“街頭女兒雙髻鴉,隨蜂趁蝶學(xué)夭邪。東風(fēng)也作清明節(jié),開遍來禽一樹花。”“卷地風(fēng)拋市井聲,病夫危坐了清明。一簾晚日看收盡,楊柳微風(fēng)百媚生。”
賞其一,令人仿佛看到:清明節(jié)里,街頭上扎著髻丫的女孩們,正天真爛漫地追逐蜜蜂、蝴蝶,學(xué)著它們飛舞的姿態(tài),習(xí)習(xí)春風(fēng)也在這時節(jié)吹開了來禽滿樹的花朵。賞其二,開始好像給人壓抑之感:清明節(jié)里,大街小巷人聲鼎沸,而作者這一介病夫身邊卻是冷冷清清。然而欣賞著“一簾晚日”的他并不凄楚,因為他看到了夕陽春風(fēng)中的楊柳依依,搖曳多姿。作者運用宕筆手法,欲揚先抑,在一句“病夫危坐”的鋪墊后,表達出自己在節(jié)日里的喜悅。
北宋詞人晏殊的一闋《破陣子》,歡快活潑,生動展示了春社、清明時節(jié)女孩子們生活的美好一幕:“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采桑徑里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斗草贏,笑從雙臉生。”南宋詩人吳惟信的《蘇堤清明即事》更是膾炙人口:“梨花風(fēng)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天涯為客 念友懷鄉(xiāng)
宣和年間進士曹組,在一個清明節(jié)將至之日,登臨舊游之地,撫今追昔,填下一闋《憶少年》:“年時酒伴,年時去處,年時春色。清明又近也,卻天涯為客。 念過眼,光陰難再得。想前歡,盡成陳跡。登臨恨無語,把闌干暗拍。”
詞作開頭憶起當(dāng)年酒伴:還是從前登臨的地方,還是春光明媚的季節(jié),而今我故地重游,可往日的酒伴卻作客天涯。作者感嘆時光無情:往日一起的歡樂已成過往,而今登臨舊地卻沒有相知的朋友可以傾談,自己只有一遍遍暗拍闌干了。
南宋詞人黃簡,福建人,寓居浙江。這一年清明節(jié),他填下一闋《柳梢青》以表達不盡的鄉(xiāng)關(guān)之思:“病酒心情。喚愁無限,可奈流鶯。又是一年,花驚寒食,柳認(rèn)清明。 天涯翠層層。是多少、長亭短亭,倦倚東風(fēng),只憑好夢,飛到銀屏。”
詞作開頭訴說自己醉酒后的心情:原本動聽的流鶯叫聲,此時卻喚起自己無限的愁緒。因為光陰荏苒、流年暗度,又是一年寒食、清明到了。此時望斷天涯,看到的只是層層青翠的群山,其間多少長亭短亭,而自己卻無法歸去。詞人倦倚東風(fēng),只好寄希望于夢中“飛到”故鄉(xiāng)與親人團聚了。
南宋詞人張炎,宋亡后家道中落,晚年漂泊,以一闋《朝中措》表達羈旅中人思家而無家的辛酸悲涼:“清明時節(jié)雨聲嘩,潮擁渡頭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戀天涯。 燕簾鶯戶,云窗霧閣,酒醒啼鴉。折得一枝楊柳,歸來插向誰家?”
清明時節(jié)大雨嘩嘩、江水潮涌,對于流浪天涯的人,此時連梨花也冷眼相看了。到“燕簾鶯戶,云窗霧閣”中借酒澆愁,然而酒醒之后聽到的只是烏鴉叫聲。“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詞人恍然醒悟:我折一枝楊柳想插到自家門上,可哪里是我的家呢?
魂牽夢繞 相思傷感
宋詞中寫清明節(jié)相思與傷感的很多。“玉樓朱閣橫金鎖,寒食清明春欲破。窗間斜月兩眉愁,簾外落花雙淚墮。”這是晏殊的情愁。“今歲清明逢上巳,相思先到濺裙水。”這是史達祖的情長。“聽風(fēng)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樓前綠暗分?jǐn)y路,一絲柳、一寸柔情。”這是吳文英的別苦。“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與黃昏。”這是黃孝邁的落寞。
北宋詞人李冠,有一闋《蝶戀花·春暮》:“遙夜亭皋閑信步,才過清明,漸覺傷春暮。數(shù)點雨聲風(fēng)約住,朦朧淡月云來去。 桃杏依稀香暗度。誰在秋千,笑里輕輕語?一寸相思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
時間已是夜間,數(shù)點雨落后,微云淡月下信步的詞人,在清明才過之時卻漸感春天逝去,豈不有悖常理?原來作者在桃花杏花的香氣中,聽到了蕩秋千女子的輕聲笑語,而自己魂牽夢繞的意中人卻不在身邊。此情此景中作者的相思之情油然而生,但哪里能“安排”下他的相思呢?詞人只好在一處水邊漫步排遣了。
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詞風(fēng)一向豪放,但大丈夫也有纏綿的柔情之作。他的《念奴嬌·書東流村壁》便是:“野棠花落,又匆匆過了,清明時節(jié)。地東風(fēng)欺客夢,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觴,垂楊系馬,此地曾輕別。樓空人去,舊游飛燕能說。 聞道綺陌東頭,行人長見,簾底纖纖月。舊恨春江流不斷,新恨云山千疊。料得明朝,尊前重見,鏡里花難折。也應(yīng)驚問:近來多少華發(fā)?”
野棠花落,清明節(jié)過,本該煦暖的春風(fēng)此時卻欺負(fù)著他鄉(xiāng)游子,連枕邊也有陣陣寒意。原來孤身在外的作者,回憶起了與“她” 在河岸邊飲酒后的惜別。而今人去樓空,唯有往日的燕子在呢喃訴說,這令人多么傷感!詞的下闋作者抒發(fā)了見不到“她”的一腔春恨:“舊恨春江流不斷,新恨云山千疊。”結(jié)句只好想象:如果來日在酒宴上再次見面,恐怕“她”已如鏡花水月而不復(fù)可得,只是應(yīng)該吃驚地問我怎么添了這么多白發(fā)而已。
閨中懷人 離愁幽怨
北宋詞人杜安世有一闋《鶴沖天》,寫清明時節(jié)一位閨婦的幽怨情懷:“清明天氣,永日愁如醉。臺榭綠陰濃,薰風(fēng)細(xì)。燕子巢方就,盆池小,新荷蔽,恰是逍遙際。單夾衣裳,半籠軟玉肌體。 石榴美艷,一撮紅綃比。窗外數(shù)修篁,寒相倚。有個關(guān)心處,難相見,空凝睇。行坐深閨里,懶更妝梳,自知新來憔悴。”
清明時節(jié),女主人公居處臺榭濃蔭,暖風(fēng)細(xì)細(xì),歸來的燕子新巢已成,小小的池塘荷葉青青,這真是逍遙賞景的好時光。然而她卻是一腔愁緒,嘆白天是如此漫長,連穿衣也漫不經(jīng)心。為何?原來在這個石榴花紅的季節(jié),主人公卻是獨倚修竹,獨抱幽懷,那位關(guān)心自己的人此刻難以相見,留給自己的只有“空凝睇”的苦盼。此情此景下的她行坐不安,面容憔悴,連梳妝打扮也沒有心情了。
同為北宋詞人的晏幾道,也有一首清明節(jié)閨中懷人的詞作《蝶戀花》:“欲減羅衣寒未去,不卷珠簾,人在深深處。紅杏枝頭花幾許?啼痕止恨清明雨。 盡日沉煙香一縷,宿酒醒遲,惱破春情緒。飛燕又將歸信誤,小屏風(fēng)上西江路。”
清明節(jié)是個雨天,獨居深閨的人無心卷簾,欲減羅衣但寒意未去。屋外,杏花在雨打中零落,此時正憎恨那無情的清明雨。詞作接下來寫閨中人內(nèi)心的孤寂與苦悶:一天到頭對著沉香一縷,寂寞冷清,百無聊賴,以至于因借酒 澆愁久睡不醒。然而醒來之后,惜春的情緒又被撩惹。結(jié)句點出了主人公愁緒重重的真正原因:原來,燕子匆匆而歸,遠(yuǎn)行人要托它捎來一封家信也來不及了,此時的她只好空對屏風(fēng),悵望西江之路,遙憶遠(yuǎn)行之人。閨中人惜花傷春,只因?qū)π纳先艘煌樯睢?
賢愚對比 激憤難平
北宋杰出文學(xué)家黃庭堅,英宗治平年間進士,入京師后在開封為官數(shù)年,此后一再遭貶,沉浮宦海,徽宗崇寧四年(1105年)客死宜州(今廣西宜州)。在這里,他寫有詩作《清明》一首:“佳節(jié)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節(jié)這天,詩人來到了郊外。經(jīng)過春雷呼喚、春雨潤澤,大地上桃李盛開、芳草萋萋,而埋葬著死者的野田荒冢卻是一片慘淡凄涼。一邊是勃勃的生機,一邊是死亡的荒蕪,強烈的對比使得詩人觸景生情,進而想到了兩個人:一個是孟子筆下的齊人,這個為了顯擺自己富貴騰達進而在家中驕橫妻妾的猥瑣之人,每次外出都是吃飽喝足了酒肉才回家,并回答妻子說跟自己一起吃飯的都是富貴之人。當(dāng)妻子生疑后偷偷跟蹤才發(fā)現(xiàn),他不過是來到東門城外的墓地里向掃墓人乞討殘羹剩飯而已。這是一個為求富貴而不擇手段、自欺欺人的厚顏無恥之徒。另一個是高士介子推,這個為了幫助晉國公子重耳(即后來的晉文公)復(fù)國而不惜為他割股充饑的義士,在重耳即位后毅然拒絕他的報答,攜母親隱居綿山。求士心切的晉文公,燒一把大火也沒有見到介子推的影子,因為他和母親已遭焚而死。悲痛萬分的晉文公,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這就是寒食節(jié)的來歷。
為人耿介孤高、為官數(shù)度被貶的黃庭堅,在這首詩作中,通過兩個人物的對比,得出了“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的結(jié)論,實際上表達的卻是郁郁不平的激憤之情。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fù)責(zé)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