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學與鐵塔湖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5/6/25 15:12:20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在古城的東北角,河南大學校園和古城墻之間靜靜地臥著一彎碧水湖,四周簇擁著一片郁郁蔥蔥的樹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披著金色陽光、低垂著頭的柳樹。它在微風的吹動下,像個苗條的仙女舒展著柔軟的腰肢,拂動著細長的手臂,翩翩起舞。粼粼水波,像絲綢上的細紋,光滑嫩綠。仰望天空,云片悠然地在移動,低視湖心,另有一個天,云影在徘徊。岸邊景色倒立在湖里,一色青青,情意繾綣的陪伴著學子,它就是開封市民熟悉的鐵塔湖。
鐵塔湖因毗鄰千年鐵塔而得名,也因鐵塔而聞名。鐵塔湖南北長約400米、東西寬約200米,湖面約9.62公頃,湖泊的東、北兩面由古樸厚重的古城墻環(huán)繞,西、南岸緊鄰河南大學,西北岸有一組園林式的水榭,水榭南北兩側(cè)有長廊,廊的南北兩側(cè)由四角亭和雙亭連接,通過橋亭伸向湖內(nèi),湖內(nèi)有環(huán)形曲橋。湖中心有島,島上建有何公軒,有曲橋相連。
關于鐵塔湖的來歷,很神秘,至今也沒有確切的說法。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時勇教授在《那湖那景》一文中說:“兒時就知道開封有幾大坑:城西南的‘包府坑’、城西北的‘龍亭坑’和城東北的‘鐵塔坑’?蛇@‘坑’何時變成了‘湖’還真說不太清。”把大小水洼都叫坑是開封的習俗。鐵塔坑,原是開封城東北隅一處較大的坑洼地,水面隨雨水多少忽大忽小,坑中雜草叢生,深淺不一,是附近居民洗衣和洗澡(過去把游泳叫洗澡)的地方。
那么,鐵塔坑是怎么變成鐵塔湖的呢?時勇在文章中說:“在‘突飛猛進’、‘一日千里’的大躍進年代,河大(當時叫開封師范學院)師生在這里放了一顆‘衛(wèi)星’: 幾天間把這塊坑洼地建造成了風景秀美、賽杭州西湖的——開封(也是河大園中的)東湖。”
新中國成立初期,河南大學與鐵塔公園間并沒有隔離墻。當時鐵塔公園里人煙稀少、十分荒涼,方圓幾里之內(nèi)除河大師生外,很少有游客光顧。根據(jù)當時實際情況,也為能更好地保護鐵塔,1960年年初,開封市委作出決定,把鐵塔公園正式交給河南大學(時為開封師范學院)管理。當時國家正處于大躍進的高潮,學校也是以勞動為主。河南大學黨委發(fā)出了修造鐵塔湖的號召,提出“美化校園,改造思想,用勤勞的雙手建造地上天堂”的口號。1960年3月27日,寒冬曠野之中,學校進行總動員,“有些學生光著脊梁參加誓師會”,隨著校黨委的一聲號令,人工造湖的戰(zhàn)斗打響了。面對惡劣天氣和笨重勞動,師生們的回答是“英雄面前無困難,困難當中出英雄”、“紅軍不怕遠征難,我們不怕泥水灘,一鍬挖起一筐土,兩筐抬走一座山”。河南大學師生展開勞動競賽和技術革新,運用“海、陸、空”(空中架起鋼索,地上鋪上木軌,水中浮起小船)聯(lián)合作戰(zhàn)的方法進行運輸,創(chuàng)造了“每小時運土348筐”的紀錄。師生們奮戰(zhàn)4天4夜,硬是給拿了下來。有首曾經(jīng)流行的詩歌,描述了當年的東湖竣工的場景:“鑼鼓震天紅旗飄,東湖工程竣工了。堤岸修得寬又長,全靠人多力量強。湖心假山環(huán)清水,是咱大家親手壘。湖心亭、真好看,是咱大家親手建。湖心橋、映彩霞,是咱大家親手搭。一塊木、一塊磚,全是大家親手搬。湖光塔影風光好,全是大家手靈巧。又有山、又有水,咱的校園多么美。東湖景,說不完,歌聲笑聲載滿船”。
時勇在文章中說:“當時的建設者稱其為‘湖’,一是想避開‘坑’的小與土;二是要強調(diào)‘人定勝天’的力量。由于前面冠以‘鐵塔’二字人們早已習慣,因而‘東湖’和‘鐵塔湖’混叫一陣后,如今就只留下了‘鐵塔湖’一種稱呼了。”
河南大學與鐵塔湖的緣分,不僅僅是因為河大與鐵塔湖互為鄰居,鐵塔湖是河大師生一锨一锨地挖出來的,更在于天天看著鐵塔湖成長起來的河大學子心中漸漸培育出一種錚錚精神——這種精神被河大師生稱之為“鐵塔牌”精神。2008年年初,學校與鐵塔湖隔離多年的圍墻被徹底拆除。百年校慶之際,河南大學實施了東門內(nèi)鐵塔湖南岸景觀工程,在鐵塔湖南岸建亭子、長廊、親水平臺等,并修建了觀塔、觀湖、觀古城墻的“三觀園”。那湖,頃刻間與河大校園融為一體,師生們可以在湖邊晨讀,在湖波塔影中漫步。
雖然鐵塔湖沒有未名湖、西湖那樣悠久的歷史和知名度,也沒有包公湖、龍亭湖的名氣大、典故多。然而,依偎在古城墻腳下,映著千載古塔,傍著百年學府,鐵塔湖卻多了一分厚重古樸、寧靜清幽、清靈秀美。
(作者:劉洋 責任編輯:郭雙)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