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大師曾鞏與開封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5/7/1 8:57:14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讀書藏書亦編書
學詩韓愈與“李杜”
曾鞏不似蘇軾、黃庭堅等人愛好廣泛,詩書棋畫無不精通。他只愛讀書和藏書,是個真正做學問之人。他收藏的書達3萬卷,并親手校勘,可見沒有濃厚的熱愛是難以做到的。他將收集到的古今篆刻整理匯編成《金石錄》共500卷。宋代另一愛好金石之人乃趙明誠,其妻李清照也編有《金石錄》,兩人在金石學方面的功績已留傳史冊。
曾鞏還著有《元豐類稿》五十卷、《續(xù)元豐類稿》四十卷、《外集》十卷,現(xiàn)除《元豐類稿》外均已散佚。
曾鞏的作品主要為詩和散文,詞僅一首。關(guān)于曾鞏的詩,秦觀和陳師道都是學生之輩,他們認為曾鞏不擅作詩,但眾家不同此說法,今人錢鐘書先生說過:“就八家而論,他(曾鞏)的詩遠比蘇洵、蘇轍父子的詩好,七言絕句更有安石的風致。”
曾鞏的詩乃學李白、韓愈和杜甫,然詩若脫離現(xiàn)實乃空洞之物,讀來乏味。曾鞏的詩內(nèi)容豐富,源于現(xiàn)實生活,能承襲杜甫的憂國憂民之情結(jié)和愁緒。
曾鞏的詩佳品留史20余首,其中以《明妃曲》《城南》《西樓》為最佳。《城南》為七言絕句:“雨過橫塘水滿堤,亂山高下路東西。一番桃李花開盡,惟有青青草色齊。”出色地描寫了生機勃勃的晚春景色。《西樓》詩曰:“海浪如云去卻回,北風吹起數(shù)聲雷。朱樓四面鉤疏箔,臥看千山急雨來。”短短幾句奏響了大自然磅礴的交響曲。
像《追租》一詩,讀后方覺曾鞏能對勞動人民寄以深深的同情很是難得,其思想性和藝術(shù)性俱佳。
詠物托志、諷喻現(xiàn)實,乃曾鞏詩的重要內(nèi)容。他在《庭木》詩中用佳樹比喻朝廷,以鳥鳴比奸臣權(quán)貴,并發(fā)出警告“安知無刀斧”,表達了對他們的憤恨和蔑視。
抒情言志、送人懷友,乃曾鞏詩的又一重要內(nèi)容。如《冬望》中的“欲挽白日之西頹”,表現(xiàn)了自己的雄心壯志。
曾文從容且流暢
文風純樸又謹嚴
曾鞏最大的成就乃散文,他之所以能被明人列為“唐宋八大家”,主要是其散文水準甚高。曾鞏散文樸實嚴謹、平易淡遠,顯得古雅平正、層次井然。《宋史》本傳說他文“本原六經(jīng),斟酌于司馬遷、韓愈”,文風多受歐陽修之影響。但對曾鞏影響最大的莫過于他最喜愛的先秦西漢的古文,他對它們一直是如醉如癡。
曾鞏散文的內(nèi)容極為豐富,在論議、都書啟、雜記、序跋、贈序及制詁、表狀、碑銘等類文章中,都敢于直陳朝廷得失、民生疾苦。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等領(lǐng)域,其記事敘情都能得心應手、準確生動地表情達意。
曾鞏散文的藝術(shù)特色,一是章法嚴謹、層次分明、簡潔明晰、井井有條,就此一點常人很難做到。二是說理透徹。他善于從各個角度將理說透,讀起來讓人心服口服。三是博引古今、周詳謹嚴。由于曾鞏早年周游四方,見多識廣,故能說古道今,具有很強烈的歷史感。四是文風從容自然、語言流暢、樸實無華,真正做到了文從字順且文情并茂。代表作有《墨池記》《寄歐陽舍人書》《序越州鑒湖圖》等。
自歐陽修倡導古文運動以后,曾鞏乃是旗手,所以自宋代至清代,凡學古文之人,多從曾鞏之文入手。
鮮為人知的是曾鞏的書法藝術(shù)。宋代是書法最輝煌的時代,有蘇、黃、米、蔡“四大家“及圣手宋徽宗,另外還有宋太宗、宋高宗、蔡京等高手。曾鞏的書法很少被人提及,其實,曾鞏的書藝也是一流的。2009年的拍賣會上,曾鞏的《局事帖》就拍出了1.08億元的天價,打破了全球中國書法作品的成交紀錄。直至2010年保利春季拍賣會上,黃庭堅的《砥柱銘》以4.368億元創(chuàng)紀錄為止,曾鞏的書法作品都還是排在第二的位置上的,況且《砥柱銘》長8米,而《局事帖》不過尺盈之長而已。書法創(chuàng)天價紀錄,這倒是曾鞏及中國所有書法家沒有想到的。
曾鞏在開封為官、生活10年,其仕途平穩(wěn)、生活安定,我想這和他乃歐陽修的門生、王安石的好友,三人為鄉(xiāng)親不無關(guān)系吧。但其人潛心做學問,不入黨派爭斗才是最主要的。
[1][2]
(作者:翟宏魁 責任編輯:郭雙)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