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洛陽話】樹上有只“小蟲兒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5/7/6 18:36:46 來源:洛陽市旅游局 點擊次數(shù):
在洛陽話里,“小蟲”是蟲,絕對不帶兒化,如果帶上兒化,讀若“小串兒”,就一定是指麻雀。麻雀是鳥,為什么叫“小蟲兒”?對此,邯鄲學(xué)者張文濤有不同的見解,他在《邯鄲風(fēng)俗錄存》中說,“小蟲兒”應(yīng)該寫成“小鶉”才對。筆者甚以為然。
問題來了,“鶉”是什么?“鶉”是一種小鳥,古人說它“性淳”。據(jù)說它居于草叢,遇草則避,大有溫良、敦厚的意思,頗有君子之風(fēng)。因此,早在先秦時,它就入了莊子的法眼,“活”在莊子的筆下,莊子曰:圣人鶉居。意思是圣人就應(yīng)該像“鶉”一樣,“隨地而安”(李時珍語)。
看到什么都能聯(lián)想到自身,聯(lián)想到人的品行,這是中國古人思維的一個特點,“君子比德于物”嘛。不過,說得再神,鳥還是鳥。劉禹錫說“鶉”是由蛤蟆變來的,這話聽起來有點兒荒唐,卻非信口開河,《列子》里就有“蛙變?yōu)轾?rdquo;的說法。至于“鶉”的大小,李時珍說得最清楚:鶉大如雞雛,頭細而無尾,毛有斑點,甚肥。
“鶉”的這些特點與麻雀非常相似,只是麻雀沒有“鶉”大,所以人們才把麻雀稱為“小鶉”,經(jīng)過長期語言演變后,轉(zhuǎn)音為今天的“小蟲兒”。除管麻雀叫“小蟲兒”外,洛陽話里還有很多獨特的動物名稱,比如老鷹叫“惡老雕”,蟾蜍叫“爛肚子蛤蟆”,啄木鳥叫“梆梆蟲兒”,蝙蝠叫“夜鱉胡”,蟬叫“馬即了兒”。
有趣的是,在我小時候的記憶里,除了吃和玩,還有許多小蟲子。比如,有種一按就會有臭氣冒出的蟲子叫“臭班班”,有種黑色帶黃點的蟲子叫“香金金”,最奇怪的是一種在水面上爬行的蟲子居然叫“梆梆賣油”,真是不好理解。那時候,我只知道它們的俗稱,至于“學(xué)名”,真是知之甚少。
(作者:姚智清 責任編輯:郭雙)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