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市漫談”靠著碼頭好經商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5/7/13 17:13:10 來源:洛陽市旅游局 點擊次數:
隋唐時期的洛陽城,乃國際大都市。現(xiàn)在“北漂”多,那時“洛漂”多,全國各地的精英都往東都洛陽擠,老外也扎堆兒跑來淘金、留學、參觀、旅行。史載,武則天統(tǒng)治時期,洛陽城人口百萬。這么多人吃喝拉撒,消費能力無疑十分巨大。有買東西的,自然就有賣東西的,商人聚集地便是“市”,也就是今日所說的市場。
隋唐時期,洛陽有三大市場:北市、南市、西市。洛陽隋唐里坊研究專家王愷認為,北市位于隋唐洛陽城東城區(qū)內,占地面積等同于一個里坊(四五百米見方的居民區(qū))。北市南邊不遠處就是著名的銅駝坊——“洛陽八大景”之一“銅駝暮雨”的所在地。
銅駝坊挨著洛河,河邊有碼頭。專家們據此推論,北市大致位于今老城區(qū)與瀍河回族區(qū)交界處,新街東北方向,洛陽第一人民醫(yī)院東邊一帶,F(xiàn)在的市場主要做買賣,商人下班關了店門,多半去位于別處的住宅區(qū)吃飯、睡覺。古代的市既可以經商,又可以居住,店鋪后面便是私人住宅。
入市經商的人必須經過官府審核,獲得“市籍”(類似于現(xiàn)在的戶口本兒、身份證、營業(yè)執(zhí)照)。有“市籍”的人叫“市民”,可在市內經商、居住。古代的市里有縱橫街道各兩條,呈“井”字形,因此有“市井”一說。
有個成語叫“市井小人”,字眼里充滿對市井的鄙視意味。“市井之徒”也不是好聽的話,多用于形容不講道理的人。
這是有緣故的。商人在中國古代地位很低,市井被上流貴族視為下賤之地。唐代,五品以上的大官不準入市,入市就等于犯罪。犯人游街、死刑犯砍頭大多在市內進行——市井人多,朝廷威懾、教育效果比較好。不過也有特殊情況,譬如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張昌宗,是在天津橋橋頭被處死的。
唐代初期,除了個別官員,北市住的大多是貧民,也有一些胡人住在周邊做國際貿易。到了唐朝中后期,靠著便利的漕運,臨近碼頭的北市日漸繁華,“天下之舟船所集,常萬余艘,填滿河路,商販貿易,車馬填塞”,檢查漕運物資的官員忙得團團轉。
這里云集著來自西域、西亞等地的商人。他們牽著駱駝,沿著絲綢之路到東都洛陽做買賣,住在北市的高檔酒店內,天天數錢。洛陽本土的富商,賺了錢就去龍門,開鑿佛像,以積功德。龍門石窟西山南部有一石窟,有題“北市彩帛行凈土堂”的,有題北市香行、絲行的,便是明證。
據說,北市南邊的那個碼頭叫新潭碼頭,大致位于后世的南關碼頭一帶。20世紀50年代后,洛河水位下降,碼頭不復存在。若想體驗隋唐時期北市的繁華,就去老城十字街逛一逛吧,那兒離北市遺址不算太遠,規(guī)?杀缺笔写蠖嗔恕
(作者:張麗娜 責任編輯:郭雙)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