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輪寺塔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5/8/20 9:11:00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三門峽市區(qū)西邊的黃河岸邊,有一座孤零零的高塔,名叫蛤蟆塔,好多人來此觀看,總是愛在塔前找兩塊小石頭對擊。石頭的擊打聲傳到塔上,再返回來,形成一種“哇哇哇”的特殊回音。蛤蟆塔的回音,聽起來真的就像蛤蟆在叫。
其實,蛤蟆塔是俗名,它的真名叫寶輪寺塔。寶輪寺塔原為陜州城內(nèi)寶輪寺的寺塔,始為唐代僧人道秀所建,公元1177年由僧人智秀重建,距今已有800余年。由于年代久遠(yuǎn),寺已早毀,唯塔獨存。寶輪寺塔為13級迭澀密檐式磚塔建筑,塔高26.5米,塔圍21.6米,用青灰條磚壘砌而成。塔底有臺基和臺座,塔正面刻有“三圣舍利寶塔”的塔銘,塔內(nèi)有塔心室和梯道,可以登臨遠(yuǎn)眺,觀賞“黃河遠(yuǎn)上白云間”的壯景。
寶輪寺塔與北京天壇回音壁、山西普救寺的鶯鶯塔和四川潼南縣大佛寺的石琴同稱為中國四大回音建筑,因此而聞名海內(nèi)外。每當(dāng)海內(nèi)外游人到三門峽旅游,都要到寶輪寺塔來看一看。雖然這兒的寺院早已不復(fù)存在,但人們會仰望孤塔作沉思狀,然后倒退幾十步,尋找石塊擊打,傾聽回音之聲。
可能因為我家住的離寶輪寺塔太近的緣故,平時很少去那兒觀看。只是有時候散步的時候,才到塔前站立一會兒,也像小孩子一樣,找兩塊小石頭擊打擊打,聽一聽蛤蟆的叫聲。更多的時候,只是掃它一眼就走過去,并不停留。但是,我看到,每天從早到晚總有很多人到塔前觀賞,那種“哇哇哇”的叫聲響徹不斷。起初我不太理解,這聲音并沒有管弦樂好聽,也沒有當(dāng)今走紅的歌手唱的動聽,人們?yōu)槭裁聪矚g聽那種回音,而且不厭其煩。后來才明白,那是一種天籟之音,就像山里的孩子常對著石壁叫喊一樣,喊誰的名字就會有無限的回音返回,真是一種人間的初音。
每當(dāng)陽光初照,我看到寶輪寺塔上有一群白鴿飛過的時候,就會有一種幽深的歷史感:這個孤獨的冷塔,見證了陜州從興到衰,再從衰到興的過程。其實,往深處說一點兒,人們喜歡它的叫聲,便是想回憶一下遠(yuǎn)古之聲。那種聲音是黃河文化的聲音,包含了中華兒女的歡樂聲、哭泣聲、怒吼聲……它的一切,便是中華之音。
1957年,三門峽大壩興建,陜州城因在淹沒區(qū)而東遷,寶輪寺塔也面臨著被水淹沒的危險。但作為重要文物,國家有關(guān)部門沒有像山西芮城永樂宮那樣搬遷它,而是原地不動,也不拆掉。幸好,水位后來并沒有像專家估算的那樣上漲至此,寶輪寺塔仍然屹立在黃河邊,早晨迎著朝陽,傍晚披著彩霞,像一個堅毅的老人,任憑風(fēng)吹雨打兀自不動。
上世紀(jì)90年代末,地方政府出資重新對寶輪寺塔進(jìn)行了維修,修正了因塔基活動而有些傾斜的寶塔。于是,這座像老人的古塔又重新煥發(fā)生機(jī),像一個新世紀(jì)的年輕人一樣站立在豫西大地上。
“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精美的石頭會唱歌……”這首《木魚石的傳說》原本只為木魚石而唱,不料想幾塊小小的石頭也能在寶輪寺塔前唱起好聽的歌兒。
2001年6月25日,寶輪寺塔作為古建筑,被國務(wù)院批準(zhǔn)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名單。
(作者:《古今三門峽》 責(zé)任編輯:茹會祎)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