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在古代,一到春分,在伊洛嵩邙間的原野上,春耕的序幕就拉開了。所謂春耕,其實就是犁地。犁地的工具是犁,這是古已有之的農具,到20世紀四五十年代,犁已經非常好用,然而它還保留著濃濃的古樸風韻。
犁由犁底、犁身、犁柺兒、犁鏵、犁面兒和犁轅等組成。犁底是由一塊二尺多長的硬質(最常見的是棗木)扁方木做成的,其前端削成尖形,用以戴上犁鏵;中間跟犁身、犁轅相連接;后端底面還要安裝一個“犁偶”,起耐磨作用。犁底是犁地時鉆入犁溝的部分,在犁地過程中作用很大。
犁身是一根下端較粗、上端較細并且略帶彎曲的木棍,下端和犁底用榫卯結合;腰間鑿個長眼由犁轅穿過,這里是調節(jié)犁轅的地方;上端安個短柄——犁柺兒,是犁地人扶犁的地方。犁身上還有個附屬件,叫犁靠身兒,鐵支棍兒,是用來掌控犁面兒的。
犁轅是一根彎曲的鐵條,后段扁平有個大彎曲,穿過犁身,其端頭跟犁底相連接;其前段細長較直,端頭有個鉤,這是掛牲口套從而牽引整個犁運行的。犁地時究竟讓犁鏵入地多深,這主要是靠調整犁轅和犁底相對角度實現的,其具體操作是調整犁身長眼兩頭的木楔。
犁鏵是用生鐵鑄造的部件,前頭一個尖兒,兩側有翼,其作用是戴在犁底前端用以鉆土的。犁面兒是個直徑約有一尺的凹面鏡形狀的生鐵鑄成的鐵板,其作用是在深耕時利用其光滑的凹面引導被犁起來的泥土翻到一邊,這是實現深翻土地的關鍵部件。犁面兒可以根據需要倒向任意一邊,這是因為,深耕時,翻起的泥土必須倒向一邊,所以,犁面兒根據需要倒向一邊。
男耕女織歷來是農民的幸福生活。一到春耕季節(jié),農民扛著犁,掂上小鞭子,牽上黃牛,迎著朝陽,沐著春風去犁地,這也是一大樂事!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