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秀(約227年—272年),字子期,“竹林七賢”之一,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官至黃門侍郎、散騎常侍。他到洛陽以后,全身心投入到對莊子思想的研究之中,閉門謝客,潛心作注。
向秀所著一書、一論、一賦,均為扛鼎之作:《莊子注》開創(chuàng)玄學注《莊子》新思路,后人難以望其項背,時人稱此注“妙析奇致,大暢玄風”;《難嵇叔夜養(yǎng)生論》匠心獨運,與嵇康《養(yǎng)生論》難分高下;《思舊賦》更是堪稱絕唱,魏晉時期無賦可與之比肩。
被逼出山入仕
向秀少年時即以文章俊秀聞名鄉(xiāng)里,后來研讀《莊子》頗有心得,于鄉(xiāng)里講學時為山濤所知。山濤聽向秀所講高妙玄遠,見解超凡,如同“已出塵埃而窺絕冥”,二人遂成忘年之交。
在山濤的引見之下,向秀結(jié)識嵇康與阮籍,同為“竹林之游”。向秀與嵇康關系最密,同時又通過嵇康結(jié)識了呂安。嵇康“性絕巧而好鍛”,于是兩人經(jīng)常在嵇康家門前的柳樹下打鐵自娛,嵇康掌錘,向秀鼓風,二人配合默契、自得其樂。向秀一向主張發(fā)明創(chuàng)造,他精心設計新的風箱,拉動起來風力大增,火焰熊熊,大大提高了打鐵效率。向秀還經(jīng)常去呂安家?guī)退膛藞@子,三人可謂情投意合。
嵇康、呂安被殺后,鐘會權(quán)勢熏天,強迫“七賢”中其余人做官。向秀為了身家性命,不得已去見司馬昭。
司馬昭見向秀到來,甚為欣喜,但故意刁難,對向秀說:“你是巢父、許由之類的人嗎?為什么要入仕?為何不像伯夷、叔齊恥食周粟?”
巢父,上古隱士,因家貧將臥鋪系于樹上而得名。堯要把帝位讓給他,他不接受,從此隱居不出。許由也是如此,堯讓位給他,他逃至箕山下,農(nóng)耕而食;堯又請他做九州長官,他到潁水邊洗耳,表示不愿聽到。
向秀言不由衷地回答:“巢父、許由是孤高傲世之人,并不了解堯帝求賢若渴的用心。”司馬昭聽了,甚為欣喜,封他為官,向秀只好應承。
潛心注解《莊子》
向秀對莊子的著作用功最深,且有獨到見解,。
向秀剛開始注釋《莊子》時,嵇康說,《莊子》中的玄言妙旨會被注釋弄得僵滯,以前也沒有一個較好的注,向秀不如不注。后來向秀注基本寫就,拿出來給嵇康看,嵇康才知道“向注”使《莊子》的玄理更加美妙,因此對向秀的才識大為嘆服。
向秀注《莊子》,“讀之者超然心悟,莫不自足一時”。呂安見后嘆“莊周不死矣”,向秀可謂莊子的異代知音。
向秀對莊子的人生態(tài)度甚為欣賞,如莊子的妻子去世,莊子鼓盆而歌,并用扇子在墳土上扇,以求墳土早干。向秀的朋友說:“莊子薄情寡義,哪有這樣做的?”向秀回答:“有生有死,此自然之理。人既死去,也是一種逍遙,墳土一干,死人就同自然合二為一了。”
向秀對《莊子·逍遙游》的解釋也很到位:大鵬展翅萬里,是一種逍遙;小鳥雖小,但本質(zhì)同大鵬一樣,也是逍遙。逍遙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狀態(tài)。不論自然界何物,不論圣人與凡人,只要得到本性的滿足,逍遙就是無差異的,正像莊子所說的“魚不知人之樂,人焉知魚之樂”一樣。
向秀去世后,他的兒子還小,《莊子注》的文稿被郭象竊取,以郭象的名義大行于天下。這大概是中國文化史上最著名的侵犯知識產(chǎn)權(quán)案例了。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