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人魏知古早年曾得到姚崇的引薦,后與姚崇并列相位,受到姚崇的輕視。姚崇奏知皇帝,任命魏知古為吏部尚書,讓他到東都洛陽主持選官,魏知古非常不滿。姚崇之子認為父親對魏知古有恩,便趁機請托于他。唐開元二年(714年),魏知古從洛陽回京,將此事告知唐玄宗。
玄宗于是召姚崇進宮,不動聲色地問:“老姚啊,你的兒子才干如何?有沒有擔任什么官職?現(xiàn)在人在哪里呢?”要是腦子簡單的話,真會以為皇帝確實是關(guān)心姚崇,想提拔兒子呢。
但姚崇腦子里閃電般畫出了一條線:兒子——洛陽——魏知古——皇帝!
于是,聰明的姚崇答:“微臣有三個兒子,其中兩個在東都任職,欲望多又很宅,不善交往。魏知古不是到洛陽了嘛,我想他們一定會去找他求取職位,但我還沒聽到確切的消息。”
聽了姚崇這樣坦誠的回答,玄宗笑問:“你是怎么猜到的?”
姚崇微微一笑,說:“微臣早年曾有恩于知古,微臣的兒子愚蠢,認為知古到洛陽是個機會,而且會買我的賬,所以一定會去求取職位。”姚崇這句話說得巧妙:僅 是定性兒子們的無知(實為枉法),不知者不怪嘛;可同樣不動聲色,結(jié)結(jié)實實地給魏知古上了一瓶子眼藥——不懂感恩之人。
玄宗見姚崇不偏袒自己兒子的過失,很是點贊。同時姚崇的眼藥顯效了,玄宗果然對魏知古辜負姚崇的恩德很生氣,覺得他在背后告恩人的黑狀,以怨報德,忒陰了吧?那不是小人的做派嗎?于是叫來“秘書”,要免除魏知古的官職。
可姚崇是這個目的嗎?
姚崇替魏知古求情說:“微臣的兒子不懂事,擾亂陛下的法令,陛下能特別寬諒他們,已經(jīng)是微臣的大幸了。如果因為微臣而免除知古的官職,全國的官員百姓一定認為陛下偏私微臣,等于給皇上美好的德行抹黑了。”
玄宗沉吟了半晌,覺得姚崇是為他著想。唐玄宗最終還是在同年五月將魏知古罷為工部尚書。應該說這才是姚崇的目的——既讓你丟掉了核心職位,又不讓別人說玄宗和自己的閑話。
語言的運用很重要,而更重要的是在跟什么人、什么場合、什么時間、說什么樣的話,以及說話的分寸,是需要智慧來拿捏的?鬃釉嬖V弟子說:“侍奉在君子旁 邊陪他說話,要注意避免犯三種過失:沒問到你的時候說話,這是急躁;問到你的時候不說,這叫隱瞞;不看臉色而貿(mào)然說話,這是眼瞎。”
唐朝末年,戰(zhàn)亂四起,作為兵家必爭之地的洛陽幾乎成為一片廢墟,到后梁時,張全義成功運用“三寶”,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讓洛陽又成為繁華之地。他的“三寶”是什么?下期我們將詳細講述。敬請關(guān)注。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