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以臣殺君,可謂忠乎”的千年爭論,其實,《智囊》里還有個故事,說的是唐朝有個叫劉蕡(fén)的人,在他那個時代就這個問題提出過自己的見解。他說過:“秦之亡也,失于強暴;漢之亡也,失于微弱。強暴則賊臣畏死而害上,微弱則奸臣竊權(quán)而震主。”劉蕡這話是他在唐文宗時期參加“賢良方正”的公務員考試時寫在卷子上的,是影射皇上身邊專擅朝政的宦官王守澄等人的。
唐寶歷二年(公元826年),唐文宗李昂登基。當時宦官專權(quán):神策軍中尉王守澄害死了唐憲宗李純,卻經(jīng)過穆宗李恒、敬宗李湛兩朝都未受到制裁。李昂想逐步鏟除宦官勢力,但苦于身邊缺少得力助手,就在大和二年(公元828年)頒詔:舉薦賢良方正。
當時已考中進士的劉蕡趕赴長安,寫了一篇對策,指斥宦官亂政誤國,痛陳興利除弊的辦法。在場的諫官、御史聽到劉蕡的侃侃宏論,激動得涕泗橫流,紛紛奏請朝廷重用劉蕡。但是考官們畏懼宦官的權(quán)勢,暗中將劉蕡的對策壓了下來,不敢錄用他。和劉蕡一同參加考試的有22人,唯獨劉蕡落選。后令狐楚、牛僧孺等鎮(zhèn)守地方時,劉蕡被征召為幕僚從事,授秘書郎,終因宦官誣陷,被貶為柳州司戶參軍,客死異鄉(xiāng)。
在管理工作中,劉蕡分析秦亡漢絕的話,對我們是否也有啟示呢?筆者認為,起碼有三點啟示。
啟示一:管理風格不能太強悍。管理壓力過大,缺乏人情味,骨干會“造反”,而且還可能采用另一種可怕的“造反”方式——“不離不棄、消極怠工”,這是最要命的浪費。什么管理風格好呢?應天順人。這個“應天”就是企業(yè)價值觀、愿景、戰(zhàn)略、目標、流程和制度;這個“順人”就是員工認同、薪酬合理、有發(fā)展空間、愿意承擔責任。
啟示二:管理風格不能太低調(diào)。管理壓力過低,注重面子文化,員工也會鉆空子,得過且過,輕則降低工作效率,重則損害企業(yè)利益,F(xiàn)在很多老板修佛養(yǎng)性,為人低調(diào),懂得授權(quán),這些是對的,但精髓要抓住。什么精髓呢?不能失去對管理者的監(jiān)督、檢查和控制。否則,養(yǎng)性變成了養(yǎng)奸,低調(diào)變成了低能,授權(quán)變成了無權(quán)。
啟示三:企業(yè)員工的流動是正常現(xiàn)象。作為一名管理者,最關鍵的是要用“鐵”來打造你的“營盤”。“鐵”是什么呢?好的老板,好的用戶群,好的產(chǎn)品,好的服務,好的環(huán)境,好的經(jīng)營理念,好的工資、福利,強大的員工培訓體系。“營盤”呢?將這些“鐵”放進一個叫作“文化”的熔煉爐里,這樣,“鐵”的“營盤”就建成了。如果煉得好了,放進去的是鐵,煉出來的是長生不老的“金丹”,企業(yè)也就有了固若金湯的百年基業(yè)了。
下期,我們會講一個發(fā)生在武則天神龍元年(公元705年)的故事,那一年發(fā)生了許多重要事件。敬請關注。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