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邙山祭拜歸來的人大多會有兩種感嘆:一嘆生命脆弱,再嘆生命無常。這種感悟,1000多年前的唐朝詩人張籍,就在一首詩中描述了:“人居朝市未解愁,請君暫向北邙游。”
生命有限,但智慧可以跨越生死,有人即使逝去,其智慧也會讓后人享之不盡,這便賦予了生命另一種意義!吨悄摇防锞陀羞@樣一個故事。
春秋時期的楚國宰相孫叔敖病重,臨死前告誡兒子說:“大王屢次要封我邑地我都不接受。我死后,大王會封你,但你一定不要接受土地肥美的地方。楚國與越國之間有一個地方叫寢丘,地方偏僻貧瘠,地名又不好,楚人視之為鬼域,越人以為不祥,但它是個能讓子孫住得長久的地方。”
孫叔敖死后,楚王果然要封給他兒子很好的地方,他兒子謹記父親的話,請求寢丘。楚王于是把寢丘封給他的兒子。一直到漢代,孫姓子孫依然在寢丘風平浪靜地生活著。
《智囊》里也有一個“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反面例子。
管仲生病,快不行了,齊桓公去看望他,問道:“仲父生病了,關于治國之道有什么可以教導寡人的嗎?”
管仲回答:“希望君王疏遠易牙、豎刁、衛(wèi)公子、常之巫啟方四人。”
桓公說:“易牙把自己的兒子烹煮來給寡人吃,只為了寡人能夠吃到人肉的美味,還有可疑的嗎?”
管仲說:“人沒有不愛兒子的,能狠得下心殺自己的兒子,對國君還有什么狠不下心的?”
桓公又問:“豎刁閹割自己,以求親近寡人,還有可疑嗎?”
管仲說:“人沒有不愛惜自己身體的,能狠得下心殘害自己的身體,對國君還有什么狠不下心的?”
桓公又問:“衛(wèi)公子啟方侍候寡人十五年了,父親去世都不敢回去奔喪,還有可疑嗎?”
管仲說:“人沒有不敬愛自己父親的,能狠下心不奔父喪,對國君還有什么狠不下心的?”
桓公又問:“常之巫能卜知生死,為寡人除病,還有可疑嗎?”
管仲說:“生死是天命,生病是疏忽。大王不篤信天命,固守本分,而依靠常之巫,他將借此胡作非為、妖言惑眾啊。”
管仲去世后,桓公果然把這四個人全部趕走。但從此食之無味,舊病發(fā)作,上朝也無精打采,三年后他把這四個人又找回來了。
第二年,桓公生病,常之巫出宮宣布:“桓公將于某日去世。”大家都相信了。
易牙、豎刁、常之巫相繼起而作亂,關閉宮門,建筑高墻,不準任何人進出,桓公連飲水食物都得不到。后來,衛(wèi)公子啟方以四十個社(二十五戶為一社,即一千戶)的戶口歸降了衛(wèi)國。
桓公餓得全身浮腫,把手伸出窗戶,接著天上的雨水,流著淚說:“唉!圣人的見識,哪有不遠的呢?”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