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轉涼,家常飯里的漿飯又多了起來。這飯好做,老城的中老年人從小就吃,對它很有感情。
那時,人們常聽到老街上有“舀漿了,綠豆酸漿”的吆喝聲,上街舀幾瓢漿,午飯就有著落了。
木制漿車,本色,外面上了桐油或清漆,放漿的容器是橢圓形的,只在上部留一個能下瓢的方口,那流線弧度,處處顯示了木匠的手藝。
賣漿的多是婦女,心腸軟,兩分錢一瓢給夠了,往往還要給你添上小半瓢,同時告訴你:這漿酸,好吃。
將漿提回家,放到煤火臺上,趁煤火臺的余熱,讓它更酸些。酸漿酸漿,吃漿飯就是吃那酸勁兒。過上一兩個時辰,主婦們會放下做活兒的笸籮,系上圍裙,開始做漿飯。
面是提前和好的,蓋上塊濕布,讓它醒一會兒再搟,這樣面會更筋道。接著就是收拾下鍋的菜了,葉子菜是少不了的。秋季,芹菜下來了,把葉子下鍋,不遮漿味兒,還耐嚼、好吃。其他的如白菜、青菜也可以。漿飯本是平民飯,走的就是大眾路線。
把漿倒入鍋內(nèi),放到煤火臺上,打漿沫。這是技術活兒,要打得及時,打早了瞎費勁兒,晚了要分漿。分漿了,這飯就做不成了。老城有句話叫“漿飯了”,是指把事兒做壞了,其實本意是指漿飯分漿了。分漿了,一鍋螞蟻蛋似的豆粉球,只能倒掉。
打漿沫要在鍋將滾未滾之時,可以放點兒香油打漿,打好了,漿水入了味,香噴噴的,這時鍋要大滾,得趕緊下面條。
待面條煮熟,再把各種菜放入,片刻,一鍋香味四溢的漿面條就做好了。對了,別忘了放些大綠(洛陽方言,念lú)豆、胡蘿卜絲。再細發(fā)些的,飯桌上還有腌韭花兒、芝麻鹽兒、蘿卜條、炒青椒、炸饃片。這正是:端住漿飯碗,給肉都不換。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