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一生務(wù)農(nóng),小時候僅上過半年私塾,但是喜歡讀書、學(xué)習(xí)。他通過不懈努力,自學(xué)成才,寫出約28萬字的《鴻魔傳》,令人欽佩。中州古籍出版社原副總編輯、編審張弦生認為,《鴻魔傳》是“一塊尚未剖琢的璞玉渾金”,值得向世人推薦。
1 自學(xué)成才,創(chuàng)作《鴻魔傳》
李珍,字重義,新安縣北冶鎮(zhèn)馬行溝村人,生于清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陰歷八月二十四日,卒于1973年陰歷六月二十八日,享年76歲。
李珍的祖上曾是讀書做官人家,其高祖李芳,進士出身,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任山西平陽府(今臨汾市)知府,后升任蘭州道臺。李芳生性“重禮儀如泰山,輕財帛若鴻毛”,雖然當過知府和道臺,但是兩袖清風(fēng),沒有給子孫留下什么財產(chǎn)。
到了李珍曾祖一輩,李家家境已經(jīng)衰敗。因此,到了李珍這一代,只能一生以務(wù)農(nóng)為業(yè)。李珍小時候僅上過半年私塾,讀了半部《論語》便輟學(xué),但他仍然喜歡讀書、學(xué)習(xí)。他每天晚上堅持閱讀《三國演義》,遇到不認識的字就寫在手心,第二天一早,臉也顧不得洗,就去找村里的讀書人請教。就這樣,讀完《三國演義》,李珍認的字也越來越多,這為他以后寫作《鴻魔傳》打下了文字基礎(chǔ)。
除了熟讀許多章回小說,李珍還自學(xué)過中醫(yī)、讀過一些堪輿方面的書。厚積薄發(fā),1921年,李珍動筆創(chuàng)作《鴻魔傳》,至1935年寫成。
據(jù)李珍的兒子李鐵梁介紹,《鴻魔傳》初稿20冊,二稿12冊,定稿8冊共80回,屬于章回體神魔小說。小說以清朝乾嘉時期為背景,寫壞仙申公豹在人間作孽,被玉帝派往人間、投胎為湯儲的托塔天王剿滅的故事。
2 仿效族祖李綠園
鮮為人知的是,李珍為《歧路燈》作者李綠園的同族后人。李綠園原籍新安縣北冶鎮(zhèn)馬行溝村,其祖父李玉琳逃荒至寶豐縣曹鎮(zhèn)鄉(xiāng)河岸李村,最終在寶豐縣魚山腳下的宋寨村(今屬平頂山市湛河區(qū)曹鎮(zhèn)鄉(xiāng))定居。
李珍主持續(xù)修的《新澠李氏家譜》,收錄了散居于新安、澠池、洛陽的同宗族人,其中包括遷居寶豐的李玉琳一支的后人,這本家譜至今保存完整。
李綠園生于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臘月初一,卒于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享年83歲。
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李綠園的父親李甲去世,42歲的李綠園守制在家。他懷念祖先,思慮后裔,想通過寫作給后世子孫留下“財富”。于是,李綠園開始動筆創(chuàng)作《歧路燈》。
71歲那年,李綠園辭官歸家,回到馬行溝村老家,在那里生活了3年,完成《歧路燈》全書共108回的創(chuàng)作。
可惜的是,直到李綠園去世,《歧路燈》仍未刊印。從清代到民國初年,《歧路燈》以手抄本的形式在李綠園的老家豫西地區(qū)流傳。族祖李綠園留下的《歧路燈》,激勵著李珍完成《鴻魔傳》的創(chuàng)作。
李珍與族祖李綠園有一些相似之處:二人都生于貧寒之家,都在中年時動筆創(chuàng)作,都寫成了長篇小說,作品在生前都未能刊印。兩個人的不同之處在于,《歧路燈》在誕生近200年后遇到了“知己”——孟津人欒星。欒星從1963年開始編!镀缏窡簟罚1972年結(jié)束,歷時10年。1980年12月,《歧路燈》由中州書畫社(現(xiàn)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分上、中、下三冊,最終廣為人知。《鴻魔傳》就沒有這么幸運。
3 李珍創(chuàng)作《鴻魔傳》的動機
在《鴻魔傳》跋語中,李珍對自己的寫作動機有較詳細的記載:
“圣人有云: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者也。然而,余作是書(指《鴻魔傳》),雖為劈空而造選,但實情實理亦多矣。設(shè)若隨性而作,萬卷難終。故首起以佛而生釁,竣篇以佛而了尾也。”
李珍受儒學(xué)影響很大,他認為“天命有定”,因此李家“守儒三世,不第,寒矣”。意思是,家里三代人讀書,如果不能考取功名,就會變得很窮困。
不幸的是,李珍正是生在這樣的沒落家庭。他曾當過燒制瓷器的匠人,因此他在跋語中自言:“余生性慕書,奈家機窘迫,乏資給活,依農(nóng)工為務(wù)。”好在他“幸有先世遺籍,暇而蒙閱……夫才明者,過目不忘,閑談解意,提筆成章,高可搜空山岳,低必尋清江海,如舉亂石以補北天,執(zhí)各無所不恰。如仆之愚,縱《四庫》全讀,而終為書橐(tuó,口袋)文囊矣。然生性所好,人之皆然。不量己鄙,隨性而作,如雕蟲小技而拗東岳。世君見之,必然哂焉。”
通過跋語可知,李珍在務(wù)農(nóng)之余,苦讀先祖留下的書籍,雖然自認愚鈍,但是生性愛好寫作,寫成《鴻魔傳》,即使世人看到笑話他,他也毫不在乎。
現(xiàn)在看來,這都是李珍的自謙之語。在《鴻魔傳》的自序中,李珍寫道:“世君見者,必藐仆之傻矣。然而話雖如此,但能看不能作者,亦多矣。”意思是說,雖然很多人看到我的這本書,會說我傻,但是能看不能寫的人,也多了去了。那些瞧不起李珍的人,可謂“站著說話不腰疼”,或者是“眼高手低”之徒。
4 博覽群書,毅力驚人
從《鴻魔傳》內(nèi)容可知,李珍是農(nóng)家子弟,他的文學(xué)知識和修養(yǎng),除來自蒙學(xué)讀物外,許多是來自通俗小說和戲曲。
在《鴻魔傳》中,李珍列舉了《三國演義》《東周列國志》《清史通俗演義》等書,還有《山海經(jīng)》《水滸傳》《西游記》《金瓶梅》《西廂記》《濟公傳》《聊齋志異》《今古奇觀》等。《鴻魔傳》內(nèi)容涉及的通俗小說及戲曲之多,充分說明李珍讀書之廣。
中州古籍出版社原副總編輯、編審張弦生于1997年得見《鴻魔傳》手稿。他花了兩個月時間讀完該手稿并做了筆記,認為這是一部值得向通俗小說、民間文學(xué)、語言、風(fēng)俗研究者和圖書出版工作者介紹的著作。
張弦生說,雖然李珍的文字水平不高,但是他歷時15年寫出約28萬字的《鴻魔傳》,其毅力是驚人的。
《鴻魔傳》具體寫了哪些故事?有何價值和意義?請看下篇報道。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zé)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