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閱古書的時候,常常能見到不少描寫古代女子身上顏色的句子,這些句子是十分美麗的。
比如,唐末五代之際的詞人薛昭蘊(yùn)在《醉公子》一詞中寫道:“慢綰青絲發(fā),光砑吳綾襪。床上小熏籠,韶州新退紅。叵耐無端處,捻得從頭污。惱得眼慵開,問人閑事來。”薛昭蘊(yùn)的這首詞里寫到了“退紅”這種唐朝的顏色,這種退紅是古代韶州(今廣東境內(nèi))盛產(chǎn)的一種紅色顏料,因為產(chǎn)于韶州,也叫“韶紅”。唐朝的時候,女子喜歡用退紅這種顏料來裝扮自己,所以,退紅就成了唐朝女子身上的一種明艷的顏色。
在《花間集》這部詞集里,詞人們更是用吸引眼球的秾麗辭藻盡情描寫了古代女子身上的顏色,明媚動人的顏色美麗了古代女子的閨房,也映亮了一段又一段古典的歲月。在《花間集》中,溫庭筠的詞被收錄了66首,溫庭筠的這66首詞中,用“紅”字描寫古代女子身上的顏色有十六次之多,如艷紅、香紅、愁紅、紅燭、紅袖、紅粉等。除此之外,溫庭筠暗用一些語言描寫了古代女子身上的顏色,比如他在《菩薩蠻》一詞中寫道:“鳳凰相對盤金縷,牡丹一夜經(jīng)微雨”,寫的是一個古代女子衣衫上有一對用金線繡的鳳凰,這對鳳凰映襯著這個古代女子那一張粉紅如牡丹花的顏色一般明艷的俏臉,這個女子美麗的妝容如同細(xì)雨之后嬌艷欲滴的粉紅的牡丹花,真是鮮艷動人。
古代詩詞中描寫的古代女子身上的顏色是一種生動的美,也是欣賞者的一種真實的心理感受。溫庭筠描寫的古代女子的顏色是濃妝之后仿佛牡丹花一般的紅艷和秾麗,薛昭蘊(yùn)描寫的古代女子的顏色卻是淡淡的微紅和淡淡的嫩白。古代用動人的顏色裝扮自己的女子,用纖纖素手慢慢綰起長長的青絲,腳上穿著的是光滑細(xì)膩、顏色新麗的江南綾襪,在熏籠上靜靜熏著的羅衣繡裙的顏色,是明艷的退紅,是令人心旌搖蕩的香紅。
古代的女子是喜歡退紅這種顏色的,唐朝詩人王建寫過一首《題所賃宅牡丹花》,其中有這樣句子:“粉光深紫膩,肉色退紅嬌”,由此可見,古代的退紅這種顏色就如同女子臉上肌膚的色澤,是淡淡的粉紅色,無比嬌嫩。那些喜歡身穿退紅衣衫的古代女子,就像是一曲余音裊裊的古琴曲子,裊裊生姿,繞梁不絕,使人心生愉悅,無限回味。
說起古代女子喜歡的退紅這種顏色,宋朝的文學(xué)家黃庭堅在他的《阮郎歸》這首詞中寫道:“退紅衫子亂蜂兒。衣寬只為伊。為伊去得忒多時。教人直是疑。長睡晚,理妝遲。愁多懶畫眉。夜來算得有歸期,燈花則甚知。”黃庭堅在他的這首《阮郎歸》里寫的這個古代女子,身上穿的是退紅的衫子,她默默地思念著心上人,在退紅衫子的美麗顏色中,這個古代女子為了心上人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明朝末年,秦淮河畔的名妓董小宛也喜歡身穿退紅顏色的衣衫,風(fēng)情無限。后來,董小宛嫁給了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冒辟疆這樣描寫董小宛:“舟泊江邊,時西先生畢今梁寄余夏西洋布一端,薄如蟬紗,潔比雪艷。以退紅為里,為姬制輕衫,不減張麗華桂宮霓裳也。偕登金山,時四五龍舟沖波激蕩而上,山中游人數(shù)千,尾余二人,指為神仙。”這是冒辟疆在追憶董小宛的《影梅庵憶語》里記下的逝去的愛人董小宛身穿退紅顏色的輕衫,一副翩翩而裊裊的仙女模樣,冒辟疆所寫的董小宛身穿退紅顏色的輕衫和他相伴的時光,是他們共同生活的九年日子中最幸福、最美麗的時刻。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fù)責(zé)媒體運(yùn)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