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袒牽羊,這個成語本身就是一個歷史悲劇。
這一悲劇產(chǎn)生在弱肉強食的春秋時期。公元前597年春,楚莊王借口鄭國與晉修好,出兵討伐鄭國。楚軍兵臨城下,一場廝殺在所難免。因楚強鄭弱,鄭襄公一面抵抗,一面求救于晉國,但遠水不救近火。楚軍圍城十七天,晉國援兵未到,形勢日益嚴峻。鄭襄公在戰(zhàn)、和之間,舉棋不定,只好以占卜確定吉兇。結果是和兇而戰(zhàn)吉,這就意味著一場血腥而殘酷的生死對決行將開始。面對這一局面,鄭國上下哭聲一片。楚國遂生惻隱之心,后退兵而去。鄭襄公錯誤地認為,晉國援軍不久將至,于是重修城池,厲兵秣馬,準備再戰(zhàn)。此舉使撤退中的楚莊王大為震怒,立即掉轉馬頭,復又圍鄭。如此三個月,使鄭國陷于內(nèi)外交困的境地。最后,楚軍突破皇門,攻至鄭都內(nèi)城。為保一方平安,鄭襄公只好屈膝投降。為表誠意,鄭襄公袒露上身,手牽肥羊,恭迎楚莊王。他說:“我不能為天意所佑,不能服侍君王,而使君王您怒而來到敝地,這都是我的罪過。對于您的意見,我豈敢不唯命是聽?即是將我們遷至江南,充實海濱之地,也要去聽;如把鄭國分割給各諸侯國,將鄭國人當作奴仆,也是要聽的。如若君王您念及我們兩國的友誼,托周厲王、周宣王、鄭桓公、鄭武公的福,不滅鄭國,讓我再去侍奉君王,即使地位等同貴國的郡縣,這也是您的恩惠所致,也是我的愿望。我不敢奢望這種好事,只是陳述我的心愿罷了,請大王您加以考慮。”楚王的左右大臣說:“不能答應他的條件,既然占了他的國家,就不能赦免他!”楚莊王說:“鄭伯能以禮屈尊于他人之下,必定可以以信感動他的百姓,怎么能冀望占有他的國家呢?”莊王答應和鄭議和,并退兵三十里。為表示誠意,鄭襄公送公子子良到楚國作人質。一場危機,就此化解。
說實話,鄭襄公的話似乎有點肉麻。其肉袒牽羊的行為也有點過分。但處于大國之間的小國,不如此能夠生存嗎?為了國家生存,為了百姓免遭屠戮,鄭國也只好屈尊臣服于楚了。
肉袒牽羊,有兩層意思:肉袒,指脫去上衣,裸露上身,表示謝罪,愿受懲罰;牽羊,意為犒勞軍隊。后來,泛指古代因戰(zhàn)敗而投降時的一種儀式。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