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莊公離席 聶劍帆 畫
小麥?zhǔn)俏骞戎,長期是洛陽人的主食。從五帝時期,洛陽地區(qū)已開始種植小麥,但是直到東周之前,種植面積都不大。東周時期,小麥在伊洛地區(qū)開始普遍種植,逐漸超越粟、豆、稻,成為最重要的農(nóng)作物。洛陽小麥的故事,我們就從東周時期講起吧!
丘中有麥說東周
公元前771年,西周帝國的末代國君周幽王,死于貴族聯(lián)合犬戎發(fā)動的叛亂,周平王即位,次年東遷洛邑。一般的理解,平王東遷是周朝把都城從宗周鎬京遷到成周洛邑,這顯然是錯誤的。因為西周實行的是宗周鎬京與成周洛邑并存的兩都制,平王東遷,實際上是放棄宗周鎬京,實行僅以洛邑為都城的一都制,歷史進(jìn)入東周 時期。東周又分為春秋、戰(zhàn)國兩個時期。
洛邑位于伊水和洛水流經(jīng)的伊洛盆地中心,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南望伊闕,北倚邙山,群山環(huán)抱,地勢險要。伊、洛、瀍、澗、谷、甘六河匯流其間。東有虎牢關(guān),西有函谷關(guān),據(jù)東西交通的咽喉要道。順大河而下,可達(dá)殷人故地。順洛水、濟水,可達(dá)齊、魯。南有汝、潁二水,順此二水可達(dá)徐夷、淮夷。按照周公的說 法,這里是“天下之中”,是定都的好地方。
洛邑居于豫州腹地,《周禮·職方氏》說:豫州“其谷宜五種”,即黍、稷、菽、麥、稻。小麥有春小麥、冬小麥之分:春小麥在春季播種,到秋季收獲;冬小麥在仲秋播種,到孟夏收獲。西周時期洛邑種的是春小麥,冬小麥在東周時期迅速推廣!抖Y記·月令》就記載有孟夏之月“升麥”,孟秋之月“登谷”。說明一年兩熟 制在洛邑得到普遍推廣,即秋收后種麥,麥?zhǔn)蘸蠓N谷。
平王東遷后,周王畿即周王室直接控制的區(qū)域,西至函谷關(guān),東到虎牢關(guān),南至汝河,北至南陽(太行山以南、黃河以北)。周王室在這些地區(qū)廣種小麥,特別是在南陽建立小麥種植基地,并建立了四個城邑,最著名的是溫邑(今溫縣西)。
《詩經(jīng)》中的《王風(fēng)》是當(dāng)時洛陽地區(qū)的民歌,《丘中有麻》是其中的名篇。這是一首情詩,今天讀來,仍能感受到兩千多年前洛河岸邊那對青年男女的柔情蜜意。詩歌是以一個姑娘的口吻寫出來的,詩中提到的地點,恰恰是姑娘與情郎約會的地點。詩中說:“丘中有麥,彼留子國。彼留子國,將其來食。”意思是:“山丘上 面有小麥,誰把公子來留下?誰把公子來留下,愿他就餐來我家。”
鄭莊公出兵搶麥
周王室東鄰鄭國,鄭國開國于西周晚期,開國君主為鄭桓公,初居于今陜西華縣之東。鄭桓公死于戰(zhàn)亂,其子鄭武公即位,幫助平王東遷,并遷鄭國于今新鄭市一帶。鄭武公卒,其子鄭莊公即位。鄭武公和鄭莊公都是周平王手下的首卿,即執(zhí)政大臣,他們忠心于王室,為東周開國和平王時期政局的穩(wěn)定立有大功。
公元前720年春,在位51年的周平王去世,其孫林被鄭莊公和周公黑肩扶立為天子,是為周桓王,他是東周的第二個國君。周桓王繼位后,鄭莊公繼續(xù)擔(dān)任首卿。周桓王不甘心受鄭莊公的控制,登基一個月后,就免去鄭莊公首卿之職,沒收其在洛邑的府第和財產(chǎn),將其逐出洛邑。
鄭莊公回國后,心中非常惱怒。兩個月后,麥子成熟,進(jìn)入收割季節(jié)。鄭莊公派大軍渡過黃河,到達(dá)溫邑,將這里的十幾萬畝麥子搶收一空。消息傳到洛邑,周桓王馬上派兵阻攔,但鄭國早將收獲的麥子運回國內(nèi)。鄭莊公接著派兵到鞏邑(今鞏義)一帶,準(zhǔn)備搶麥,但由于周王室有備而退兵。當(dāng)年秋天,鄭莊公派兵到洛邑南 部,搶收了這里的高粱。
周桓王大怒,決定討伐鄭國,大臣周公黑肩勸諫道:“我周之東遷,依靠晉鄭兩國的支持,若善侍鄭國,就不會再有類似事件發(fā)生。”周桓王表示,只要鄭國國君參加次年正月的朝會,就與其重新修好。周公黑肩派使者轉(zhuǎn)告了鄭莊公,鄭莊公把搶奪周王室的部分小麥、高粱送還周王室。
次年正月初一,三十多個諸侯國的國君齊聚洛邑,朝見周桓王。周桓王帶諸侯到太廟中舉行祭祀大典后,舉行國宴。喝了幾杯酒后,周桓王想起鄭莊公盜搶周王室莊稼的事情,因此對鄭莊公破口大罵,這使抱著和解目的來朝的鄭莊公受到極大侮辱,因此離席而去,從此不再來洛邑參加朝會。
戰(zhàn)公式葛天子受辱
周桓王與鄭莊公的交惡,使周天子的威望進(jìn)一步降低。以前,諸侯死了,其兒子于繼位和治喪完畢后,必須趕往都城去接受周天子的冊封,以求得合法地位。這個時候,魯國公子允謀殺了魯隱公,自立為國君,且沒有向周桓王請求冊封。從此,諸侯由天子冊封的制度被破壞了,到洛邑朝見天子的諸侯國國君也越來越少。
面對這種局面,周桓王認(rèn)為只有打敗可惡的鄭國,才能重獲諸侯的尊重。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冬,周桓王發(fā)布詔諭,率陳、蔡、虢(guō)、衛(wèi)四國軍隊伐鄭。鄭莊公率大將祭仲、高渠彌發(fā)兵迎戰(zhàn)于公式(xū)葛(今長葛)之野。
公式葛,大雪飄飄,寒風(fēng)刺骨,一望無際的麥田中,兩軍對陣。周桓王求勝心切,派人叫罵挑戰(zhàn)。鄭莊公卻擺好陣勢,按兵不動。周軍叫罵到下午,還不見鄭軍出戰(zhàn),都面露倦意,松懈起來。鄭莊公乘機揮動大旗,擂鼓沖鋒。周軍猝不及防,被殺得大敗。鄭國將軍祝聃,一箭射中周桓王左肩。鄭莊公見已經(jīng)教訓(xùn)了周桓王,怕 部下殺得性起,要了周桓王的性命,忙鳴金收兵,任周桓王逃走。
事后,鄭莊公又派祭仲去向周桓王賠罪,說本來只準(zhǔn)備自衛(wèi),沒想到部下違反紀(jì)律,冒犯了天子,并去各個營慰問軍士。周桓王哭笑不得,只好借此下臺階,垂頭喪氣地宣布免去鄭莊公之罪。公式葛之戰(zhàn),使周桓王威風(fēng)掃地,打掉了周天子“受命于天、輔有四方”的牌子。
公式葛之戰(zhàn)的直接后果是,南方的楚國以武力逼迫隨國國君,要他向周桓王提出提高楚國等級的要求。周桓王不允,楚國國君熊通在大罵了周桓王一通以后,自行提高等級稱為楚武王。周桓王接到報告,又氣又羞,但也奈何他不得。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fù)責(zé)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