瀷水南流東有堤,堤邊亭是武陵溪。
槎松配石堪僧坐,蕊杏含春欲鳥啼。
高樹月生滄海外,遠(yuǎn)郊山在夕陽西。
頻來不似軍從事,只戴紗巾曳杖藜。
———〔唐〕薛能《許州題德星亭》
“三處西湖一色秋,錢塘潁水與羅浮”,與杭州西湖、惠州西湖并稱為“三大名湖”的潁川西湖就坐落在許昌市魏都區(qū)中心,西湖占地300余畝,其中湖池、亭閣、石徑、曲廊、虹橋、松林、異花奇草,諸景皆備,水域占三分之一。湖水碧綠,兩岸如煙垂柳,幽雅清麗,如入畫中。“天下西湖三十六,許州西湖在其中。”許昌西湖因其秀美,素來以“中州名苑”著稱于世。而著名的德星亭舊址就建筑在西湖的湖水之上,飛檐重閣,流光溢彩,頗有詩意。此亭見于文字記載應(yīng)始于吳代!对S州志》載:“德星亭在城西西湖上。”這里的城西是指在舊時許州西北而言,又因它小于杭州西湖,故又有“小西湖”之稱。德星亭是許昌著名的三國古跡之一,究其始建緣由及其文化意蘊(yùn),還得從漢末桓、靈時中州名賢陳寔、荀淑談起。
舜帝八十一世孫陳寔,是今許昌長葛市古橋人,出身貧寒,勤奮好學(xué)?h令鄧邵賞識他“坐立誦讀”的刻苦精神,特薦其入太學(xué)深造。學(xué)成返回許都之后,相續(xù)任郡西門亭長、功曹、太丘長,人稱“陳太丘”。他論事公正,為政清廉,德高望重,譽(yù)滿朝野,深受世人尊敬。朝廷屢次征召,給予高官厚祿,皆百般辭謝,始終不就。中平四年(187年)卒于家,卒時海內(nèi)前來吊憑者三萬余人,穿素衣者數(shù)以百計,刻有石碑,謚為文范先生。至陳宣帝太建元年(569年),追封潁川侯,被尊為潁川始祖。其子元方、季方皆德才兼?zhèn)。父子三人時號“三君”。其孫陳群,任魏司空,是曹丕的托孤重臣。
荀淑字季和,潁陰城(今許昌魏都區(qū))內(nèi)人。荀淑博學(xué)多才,曾任當(dāng)涂長,去職還鄉(xiāng)。當(dāng)世名賢李固,李膺皆從其為師。后舉賢良方正,出補(bǔ)郎陵侯相。辦事依理,明察秋毫,人稱“神君”。共有兒子八人,皆才學(xué)出眾而有名望,時人譽(yù)稱“八龍”。其孫荀彧、荀悅,皆一代英才。
據(jù)有關(guān)史料記載,陳寔、荀淑志同道合,交往深厚,常聚會,談古論今,議書說文。一日,陳寔帶著兩個兒子及小孫陳群,駕車拜訪荀淑。兩家三代歡聚一堂,談笑風(fēng)生,其樂融融。《易》曰:“圣人仰觀象于天,俯觀法于地。”此時,朝中太史夜觀天象,見眾德星相聚一起,于是向朝廷奏稱:“德星聚,五百里內(nèi)有賢人聚”。司馬遷《史記·天官書》有:“天精而見景星。景星者,德星也。其狀無常,常出于有道之國。”此句意為天空明亮而清朗時,有時能看到景星。景星即德星。形狀不固定,往往出現(xiàn)在德政治理優(yōu)秀的國家。當(dāng)時潁陰離洛陽380里,正好在500里之內(nèi),加之陳、荀素來以賢德著稱于世,因而人們認(rèn)為,天上的眾德星就在陳,荀兩家諸人身上。許州人就根據(jù)“德星聚”的傳說,在風(fēng)景迤邐的小西湖水中筑建一座“德星亭”,也稱“聚星亭”,以紀(jì)念陳寔、荀淑等名賢。亭內(nèi)還排設(shè)有陳寔、 荀淑二位賢德名士的故事畫屏,生動形象,遂成為許州一大名勝。湖因亭而秀,亭因人而名,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吸引了眾多文人墨客游覽瞻仰,甚至前來建亭、筑閣,留下千古名詩佳句。
我國古代大文豪蘇軾、司馬光、范仲淹、朱熹等,都曾在此留下詩篇;视幽觊g宋庠貶官知許州,興工疏浚了西湖,開鑿橫堤,并寫下《重展西湖二首》:“綠鴨東陂已可憐,更因云竇注西田。鑿開魚鳥忘情地,展盡江河極目天。向夕舊灘都浸月,過寒新樹便留煙。使君直欲稱漁叟,愿賜閑州不計年。”歐陽修面對許州西湖春色,在《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中大發(fā)憂思、惆悵之感:“西湖春色歸,春水綠于染。群芳爛不收,東風(fēng)落如糝。參軍詩思亂如云,白發(fā)題詩愁送春。遙知湖上一尊酒,能憶天涯萬里人。”蘇軾對社會貧富懸殊,苦樂不均的現(xiàn)象深有感觸,曾在《許州西湖》中感嘆:“但恐城市歡,不知田野愴。”朱熹寓居許州時在《聚星亭畫屏贊》中稱陳寔“神岳鐘英,文淵范懿,道廣心平”,被地方志書錄,留存至今。除了接踵而來的詩人題詩之外,還有不少人在湖中動工建筑亭閣,以示紀(jì)念。歐陽修在湖中建有船形的“歐閣”,蘇軾在歐閣之西建有“長嘯亭”及湖中“讀書亭”,韓愈建有“展江亭”,還有范仲淹、梅堯臣、程顥、朱熹都建有亭閣,著名的典故“程門立雪”,也發(fā)生在這里。這些文人的活動提高了許州的知名度,也增添和豐富了許昌西湖的文化內(nèi)涵。
隨著歲月的流逝,到明代時德星亭已漸漸破敗,來此觀賞的文人多有詩詞感嘆其美景的不在。明嘉靖年間,判官劉隅在德星亭舊址上創(chuàng)建了“西湖書院”,德星亭遂不復(fù)存在。清代甄汝舟在《德星亭遺址》中追想昔日勝景:“西湖堤畔舊湖亭,古跡猶傳聚德星。此日荀陳非故里,野田一帶麥苗青。”
雖然如此,德星亭的古情仍銘記在許昌人的心中。明成化年間,文廟后街創(chuàng)建有“德星書院”,民國時期有“聚星小學(xué)”,以及今日用“聚星”、“德星”命名的商店、書屋,比比皆是,都源于此。1977年許昌市于原址重建“百花亭”,兩層,高15.4米,重檐琉璃綠瓦攢尖頂。同時建有“擁翠亭”、動物園、娛樂場等,恢復(fù)德星亭原貌工程也列入了市建計劃。是時,許昌西湖將以古亭新韻,吸引更多的天下游客。如今座座飛檐樓閣與郁郁松林綠木相掩映,荷花出碧水,游船蕩清波,幽靜愜意,觀之令人忘返。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dú)家負(fù)責(zé)媒體運(yùn)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