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兩漢賦唐詩宋詞元散曲加上明清小說,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不同的時代以不同的形式散發(fā)著誘人的魅力,“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讓人沉醉著迷、流連忘返。宋詞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千百年之后讀來仍余音裊裊,那些既深含哲理,又富有聲韻之美的佳作,給人以強烈的精神上的享受。
宋詞是傳統(tǒng)文化皇冠上璀璨耀眼的明珠,在傳統(tǒng)文化的閬苑里,它是一座芬芳絢麗的園圃。它以姹紫嫣紅、千姿百態(tài)的神韻,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艷,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成為我國古代文學史上兩座并肩而立的高峰,一座交匯著現(xiàn)實和浪漫,一座輝映著婉約與豪放,代表著一代文學之盛。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雖然出身純粹為“赳赳武夫”,但他在黃袍加身后,卻確立了一套偃武修文、倡導文教的基本國策,“本朝與士大夫共天下”,開創(chuàng)了一個思想文化高度繁榮的“黃金時代”。
詞出現(xiàn)在文壇大約為中唐時期,詩人張志和、韋應物、白居易、劉禹錫等人開始寫詞。到晚唐五代時期,詞有了很大的發(fā)展,晚唐詞人溫庭筠以及以他為代表的“花間派”詞人、以李煜、馮延巳為代表的南唐詞人的創(chuàng)作,都為詞體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風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貢獻。詞終于在詩之外別樹一幟,成為中國古代最為突出的文學體裁之一。進入宋代,詞的創(chuàng)作逐步蔚為大觀,產(chǎn)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詞人,名篇佳作層出不窮,并出現(xiàn)了各種風格、流派。
宋詞基本分為:婉約派、豪放派兩大類。柳永,“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的《雨霖鈴·寒蟬凄切》;“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的《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等名篇皆出自其手;蘇軾一改盛行纏綿悱惻之調(diào)的北宋詞風,創(chuàng)建了豪放派的鏗鏘,其《念奴嬌·赤壁懷古》借古抒懷、雄渾蒼涼、大氣磅礴、筆力遒勁、境界宏闊,將寫景、詠史、抒情融為一體,給人以撼魂蕩魄的藝術(shù)力量,曾被譽為“古今絕唱”, 被認為此詞須關(guān)西大漢手持銅琵琶、鐵綽板進行演唱,雖略有譏誚,但也可見豪邁不羈。
一代史學宗師陳寅恪先生指出:“華夏民族文化,歷數(shù)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宋詞則應為宋文化之最,宋詞之美,美得足以令人沉醉。在宋詞里穿行,如置身于青石小徑,翠蔓掩映中緩緩漫步, 看一個個才子佳人凌波微步,帶著淡淡的馨香,從書卷、典故中,著一襲艷麗的綢衣款款而來。讓我們重回到青衫長袖、羽扇綸巾、吟詩唱詞的歲月,去重溫那個煙波浩渺的大宋王朝,感受古文化的韻味、宋詞的悠遠吧。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