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時候,人們對于“香”這種東西是情有獨鐘的,當時,人們把一些天然或人造的有香味的東西如麝香、靈貓香、龍涎香、檀香、沉香等稱為“香”。據(jù)史書記載,香是最早由西域諸國向中原王朝進貢才傳入中國的。早期的香大都是作為消除疾病之用的,以香禮佛的記載最早是從漢武帝時期開始的,從此以后,香就有了代代相傳、生生不息的含義,也表現(xiàn)出古人敬天法祖的精神。
香能清心,也能養(yǎng)性,所以,古人喜歡焚香。所謂的“焚香”, 使用的是經(jīng)過“合香”方式制成的各式香丸、香球、香餅,或者是香的散末。明朝有一幅名為《千秋絕艷》的畫中,描繪了《西廂記》中的崔鶯鶯深夜焚香的故事,畫面上,崔鶯鶯亭亭玉立在一座高高的香案前,香案上放著焚香必備的插有香匙與香箸的香瓶,以及一只小香爐。崔鶯鶯的右手捧著香盒,左手從香盒里拿出一顆小小的香丸,將要放入香爐中。
明朝以后,焚香時點的是名為線香的香。線香是一種裝在紙筒里、像現(xiàn)在的掛面似的細香棒,插一枝在香爐中,點燃香頭,就有香煙從香棒上裊裊升起,焚香就開始了。
古代的小資女人喜歡用纖纖素手來試香,“幾度試香纖手暖,一回嘗酒絳唇光”,寫的就是古代的小資女人試香的情景。不過,古代焚香和試香的女人永遠都是那些衣食無憂的女人。那些亭亭玉立在香爐前的女人,不論是失意,還是喜悅,都從來不用為生計操心,這些女人的全部心思,就是在焚香和試香中等待或者滿懷幽怨地思念某個男人。
古代那些衣食無憂的人都把自己及周圍環(huán)境所散發(fā)的氣味看成是一件不可忽略的大事,這大概展示著一個人的生活品質(zhì)。比如對于安寢和休息時使用的臥具,古人就很注意要讓它們散發(fā)出怡人的香氣。只要是有能力追求生活品質(zhì)的古人,在鋪開被褥前,都講究要用香來熏一熏被褥。因此,富貴人家都必備一種熏籠,把香放入熏籠,用來把衣服、被褥熏得香氣撲鼻,沁人心脾,令衾褥間香氣四溢。
古人曾經(jīng)長期保持著夜間用小香球熏被子的習慣。唐朝時,有人還發(fā)明了小香球,這是一種可以放在被子下面的焚香設備,夜間睡覺時,把這種小香球放在被褥間,使其不斷彌漫暗香。小香球在古代并不只是用于熏被褥。宋朝的時候,“凡國有大慶大宴”,都要擺放獸形的銀香爐,還要使用小香球。小香球都裝有銀吊鏈,可以懸掛使用。吊掛在半空中的小香球即使偶然晃動,它里面的炭也不會傾翻落下。宮殿中鍍金的或純銀的小香球懸垂在畫梁下,鏤刻著繁麗花紋的球體閃爍璀璨,不停地彌漫出芬芳的氣息。
《金瓶梅》中,宋蕙蓮雖然只是一個與西門慶搭上了手的家丁的媳婦,可是,她身上佩了個香袋兒,也知道在“里面裝著松柏兒、玫瑰花蕊并跤趾排草”。還有,潘金蓮送給西門慶的這件男子的貼身內(nèi)衣,是在綢面與絹里的夾層之間裝了一些排草和玫瑰花瓣。
《紅樓夢》第六十三回中,寫到了怡紅公子賈寶玉“靠著一個各色玫瑰芍藥花瓣裝的玉色夾紗新枕頭”,和芳官一起劃拳,這個各色花瓣裝成的枕頭也是用來彌散香氣的,那也是一種很美的香,因為各色花瓣是天然的植物香料,有著醉人的香氣,拿花瓣來充當枕芯,做成的枕頭既充滿芳香,又柔軟舒適,而且還有清頭目、祛邪穢的妙處,倚著這樣的枕頭讀書、閑談,是一種很清雅的享受,枕著這樣的枕頭入睡,連夢境都會是香的,不僅是詩意彌漫,而且還能保健、養(yǎng)生,真是無比愜意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