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水虹橋位于縣城南關(guān)汝河之上,始建于元末明初,是當時城南通往縣城的唯一橋梁,曾是水陸碼頭要沖。明朝戶部尚書、紫云書院的創(chuàng)建者李敏曾賦詩《汝水虹橋》,形象地描述出紅石橋昔日風(fēng)景的亮麗以及四方交通樞紐的重要位置,由此便能想像當年橋上車馬行人熙來車往的熱鬧景象以及“金襄縣”的繁華。

紅石橋墩用9層高約0.7米的石磙作為基座,縫隙用糯米粉與石灰漿粘合,用18層條石壘砌,稱為“九磙十八層”。整個橋身渾然一體,固若金湯。兩側(cè)鐵樁排列,長鏈為欄。橋梁為飛龍形狀,首望下游波濤,尾接溯流清波,造型古樸又質(zhì)地精良,充分展現(xiàn)出了我縣當時紅石制作工藝的高超水平。

多年來,由于河床地勢增高,加之下游增建汝河大陳閘,水位提升,虹橋常年淹沒于汝水清波之下。2014年,汝河水位下降,縣委縣政府趁機對汝水虹橋進行了修復(fù)完善,不僅保護了歷史的古跡,也讓跟過的人認識了解了汝水虹橋的悠久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