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林晚鐘 聶劍帆 畫
宜陽韓城鎮(zhèn),曾經(jīng)是絲路古道上的宗教文化中心,這里曾有眾多的古廟、道觀、古寺,出現(xiàn)過一大批高道高僧。
全真道派倆真人。
道教的全真道派,是金朝初年王重陽創(chuàng)立。他招收了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七大弟子,號稱“全真七子”。“全真七子”門下各自開派,分為龍門(丘處機)、隨山(劉處玄)、南無(譚處端)等七個支派。
據(jù)金朝元好問《元遺山集》之《長真庵銘》載,宜陽韓城鎮(zhèn)長真庵,是全真道的重要道場,全真道南無派的初祖譚處端、全真道隨山派三祖王志明都在此傳道。譚處端,號長真子,洛陽人,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皈依全真道,追隨王重陽,王重陽羽化后,居于韓城鎮(zhèn),建長真庵,傳全真道南無派。后來,譚處端到洛陽傳道,羽化于乾元宮。元世祖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譚處端被朝廷追封為“長真云水蘊德真人”。“真人”,是歷代帝王對道教領(lǐng)袖的最高封號。
王志明原是唐州的一個獄卒,后來棄家入道,到宜陽女幾山師事紫虛大師于道顯,于道顯是全真隨山派創(chuàng)始人劉處玄的嫡傳弟子。金朝末年,王志明到韓城,對長真庵進行重修,并在這里長期修行,與居住在韓城附近的元好問、辛愿等一批文人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王志明晚年一直在韓城長春庵,最后在這里羽化。元武宗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王志明被朝廷追封為“熙神資道葆光真人”。
蒼蒼古廟映林巒
韓城鎮(zhèn)除有長真庵外,還有其他幾座道教廟宇宮觀,分別是崇真觀、黃石公廟、留侯廟、城隍廟。
金朝末年,由于蒙古軍隊已攻占黃河以北,大批山西人逃到韓城一帶,很多人信奉了全真教。韓城北門外,原有五岳宮。金正大八年(公元1231年),絳縣商人許希言出資進行修繕,改名為崇真觀。
崇真觀相鄰,有黃石公廟和留侯廟。黃石公,秦朝道家學(xué)者,傳說得道成仙,被道教納入神譜!妒酚·留侯世家》說,張良因謀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遇到黃石公,授與《太公兵法》。張良熟讀此書,幫劉邦伐秦滅楚,成為西漢開國功臣,被封為留侯。
歷代《河南府志》《宜陽縣志》均載張良為韓城人,韓城有留侯墓、黃石公廟和留侯廟。北宋邵雍《題留侯廟》曰:“滅項興劉如覆手,絕秦昌漢若更棋。卷舒天下坐籌日,鍛煉心源辟谷時。黃石公傳皆是用,赤松子伴更何為?如君才業(yè)求其比,今古相望不記誰。”《元遺山集》載有金末名士楊紫陽、楊飛卿詠吟黃石公廟的詩句。
韓城有兩座古城隍廟,分別位于西關(guān)和東關(guān),又被稱為東西二堂,西堂前有古柏。清康熙年間宜陽舉人谷桐有《題韓城西堂古柏》之詩傳世。
秋禪夜月照清蓮
韓城是洛陽名勝之區(qū),從明代時宜陽人就把這里的八處著名景點,列為韓城八景。它們分別是:屏山曉望、秋禪夜月、畫橋煙柳、洛浦漁舟、紅翠管弦、韓岳晴云、古冢秋風(fēng)、香林晚鐘。其中,秋禪夜月,指的是千年古剎秋禪寺。
秋禪寺位于韓城西關(guān),始建年代不詳,明代時是韓城著名寺院。明代兵部尚書、宜陽人王邦瑞,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被革職還鄉(xiāng),曾住在韓城,寫《韓城八景》詩。其《秋禪夜月》云:“小寺清幽遠(yuǎn)市廛,香浮古剎裊寒煙。蒼龍臥缽僧初靜,貝葉翻空梵正元。蟬帶秋聲過別院,月移清影照清蓮。三生石上精魂在,參透塵凡瞰大千。”
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四川敘永縣人宋之睿在韓城任宜陽縣丞,作《秋夜過秋禪寺題壁兼贈通元和尚》云:“雅愛禪林靜,呼童踏月登。寒螀鳴短砌,落葉閃秋燈。句俗難成佛,身閑屢訪僧。推敲如肯問,予力尚能勝。”
1927年年底,秋禪寺僧人被馮玉祥的軍隊驅(qū)散。1931年7月,洛陽河工賑濟事務(wù)所,在秋禪寺成立開;轁k事處。1944年5月,秋禪寺被日軍炮火摧毀。
香林晚鐘傳三韓
香林寺,位于韓城東關(guān)外的子蓋原上,金大定十三年(公元1173年)建。香林晚鐘,韓城八景之一。王邦瑞《香林晚鐘》云:“日落蟾宮暮景殘,長空一色小星攢。露花清挹松枝冷,月色高分桂子寒。云影沉沉迷萬岫,鐘聲杳杳到三韓。小窗高詠阿誰子?獨對青燈興未闌。”
王邦瑞詩中描述的是韓城一個秋天傍晚,他的所見所聞。你看,夕陽西下,月亮升起,夜色朦朧,天上群星閃爍。明月清輝,松桂冷寒。云影遮月,千嶺萬峪,要沉沉入夢。香林寺的僧人,這時撞響寺中的梵鐘,聲音隱隱傳遍故韓大地。那小窗邊,青燈下,誰在聞晚鐘而高詠呢?正是詩人詩興大發(fā)呢!
金貞祐二年(公元1214年),河北高僧釋性英到達(dá)韓城,擔(dān)任香林寺的住持。當(dāng)時,在韓城、三鄉(xiāng)一帶住的詩人眾多,釋性英與他們多有交往,作詩很多,人稱之為“詩僧”。釋性英的《山堂夜岑寂》《梅花》等詩傳到南京,為趙秉文、楊云翼、李屏山等金朝詩壇巨子所欣賞。趙秉文以《閑閑外集》托付釋性英刊刻,有古人所謂“藏之名山”的寓意,可見對釋性英寄望之深。
釋性英后來又兼任龍門寶應(yīng)寺和少林寺住持。金朝滅亡后,釋性英被蒙古兵拘押到今北京附近的仰山,五六年后在仰山示寂。但是,香林晚鐘一直響徹至1927年。當(dāng)年年底,香林寺被馮玉祥的軍隊占領(lǐng),不久就毀于戰(zhàn)火。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fù)責(zé)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