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妮 技壓群芳的書壇女藝人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6/9/12 10:24:00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上大學的時候,差不多每月都會回老家一次,從開封到杞縣,必經(jīng)陳留鎮(zhèn),無數(shù)次感慨陳留地位古代到今天不斷降低,從郡到縣,再到鎮(zhèn),一級比一級低,但是內(nèi)核還在,文化底蘊還有。這里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無數(shù)歷史名人,近代以來,一位女藝人卻格外有名。她的河南墜子唱響相國寺江湖,風靡中原大地。她就是張三妮。我曾在陳留街頭隨機詢問上了歲數(shù)的老人,他們大部分都還記得她,說她直到1970年才去世,大家都喜歡聽她演唱。
張三妮不姓張,姓邵,生于1894年,本是開封縣東郊人,從小在家就是“百靈鳥”,嗓音甜潤,學啥像啥。長大后嫁給陳留縣東十里鋪村道情藝人張元材。這張元材原本農(nóng)時務農(nóng),閑時賣藝。清末民初,整個豫東地區(qū)民間藝術蓬勃發(fā)展,在那個沒有互聯(lián)網(wǎng)和智能手機的年代,藝人的演出是最好的娛樂,走到哪里都頗受歡迎。張三妮嫁夫隨夫,過去普通女子無名字,官二代或者富二代才有名字,到了男方家都被加上男方姓氏后稱為某某氏。如著名的近代女子劉青霞,本來叫馬青霞,嫁到尉氏劉家就叫劉馬青霞,后來稱劉青霞。張三妮嫁給張元材后,人稱張邵氏。20歲那年她才開始跟著夫君學習唱河南墜子。她畢竟小時候喜歡文藝,加上長期接觸民間曲藝,聰穎善悟,進步很快。 學習不到半年就到相國寺演唱,沒想到竟然一炮打響。張元材在家排行老二,他的媳婦就自個兒起個藝名叫張三妮。
早年,相國寺唱京奉大鼓、山東大鼓的有40多位女演員,在寺內(nèi)紅了十多年。自從張三妮開始唱河南墜子之后,這些唱大鼓的藝人忽然感到市場不太好了,每天的收入明顯在不斷減少。張三妮大年初一在相國寺演出創(chuàng)下一天收80塊銀元的紀錄,當時在相國寺東跨院唱山東大鼓的名演員“白菜心”最高紀錄才是50塊銀元。張三妮嗓音清亮圓潤、吐字清晰、節(jié)奏平穩(wěn),表演風格樸素大方。當時書壇女藝人寥若晨星,她的出現(xiàn)給書場帶來一股清新的氣息,所以大受歡迎,開封聽眾親切地稱她為“三姑娘”。她在相國寺演唱時,常常座無虛席,興奮的聽眾這樣說道:“別說聽三姑娘說書,就是她在相國寺哭一場,也能使聽眾滿棚。”張三妮的河南墜子越來越紅火,最后那些唱大鼓的女藝人只得離開了相國寺,改換江湖到其他碼頭去找營生了。
張三妮是河南墜子第一代登臺演唱的女藝人之一。她的拿手曲目有《田二洪開店》《雙鎖柜》等。 1924年,張三妮帶著養(yǎng)女張禮翠到禹縣演出,后為躲避土匪搶劫跑到南陽、方城一帶,一路顛簸,歷盡艱辛,偶爾才能唱上一場。1949年后,她到煙廠當工人,從此不再行藝。她不在江湖很多年,留給江湖的只是一個傳說。
(作者:劉海永 責任編輯:12301-1)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