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好共傳唯此夜,境閑皆道是東都。
嵩山表里千重雪,洛水高低兩顆珠。
清景難逢宜愛惜,白頭相勸強歡娛。
誠知亦有來年會,保得晴明強健無。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同諸客玩月》
白居易(公元772年—公元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dǎo)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還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這首詩主要描繪東都洛陽中秋夜月的美景,同時寫出了詩人的傷感之情。
“月好共傳唯此夜,境閑皆道是東都。”唐代的洛陽城,繁華輝煌,尤其是夜景,令人陶醉。中秋時節(jié),一輪明月在望,便引詩情無限,詩人由此生出“玩月”的閑情逸致。
“嵩山表里千重雪,洛水高低兩顆珠。”放眼望去,嵩山白茫茫一片,仿佛落了一層雪,明月照在洛水間,波光粼粼,月光皎潔,天上、水中兩輪明月相互映襯,宛若兩顆明珠。
中秋月夜之景雖美,但詩人難掩多愁善感之情。“清景難逢宜愛惜,白頭相勸強歡娛。誠知亦有來年會,保得晴明強健無。”這般美景十分難得,固然值得珍惜,只是,自己一天天變老,頭上已落滿秋霜,如今也是強作歡娛,不知道來年相會,大家是否還能像今天這樣強健?
有意思的是,陪同“玩月”的洛陽才子劉禹錫見老友如此傷感,便提筆寫了一首《八月十五夜玩月》:“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星辰讓光彩,風(fēng)露發(fā)晶英。能變?nèi)碎g世,攸然是玉京。”老天用今夜的如水月色,清洗整個天宇人世。暑氣已退,天空明凈,秋色澄明,萬物清麗。滿天繁星的光彩都讓給了月色,連金風(fēng)玉露都透出耀人的光芒。經(jīng)常變換的是人間,而月亮依然是恒久的!
劉禹錫的詩讀來頓覺滿卷月華,天上人間,心搖神蕩,足可見詩人運思的匠心。面對好友如此富于哲理性的詩句,白居易心中的陰霾定然一掃而光。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fù)責(zé)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