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玉”影射傳國玉璽?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6/11/1 10:41:09 來源:洛陽市旅游局 點擊次數(shù):
和氏璧“重現(xiàn)江湖”,可是轟動性的大事件。很快秦王聽說了此事,提出愿以秦國15座城池來換它,成語“價值連城”就是這么來的。
至此,和氏璧身價飆升,已成為一塊“瘋狂的石頭”。對趙國來說,和氏璧更像一塊燙手山芋。趙王不敢得罪強秦,只好派藺相如將和氏璧送到秦國。藺相如看出秦王沒有誠意,便以撞碎玉璧相威脅,最終完璧歸趙,秦王也無可奈何。
到了公元前228年,趙國為秦所滅,和氏璧還是到了秦國。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用它雕刻了一枚“天子璽”作為傳國信物,相傳這就是傳國玉璽的最初版本。
2藍田玉,傳國玉璽的另一版本
曾經(jīng)有人認為,和氏璧是一塊圓形薄璧,并據(jù)此推斷無法用它雕刻傳國玉璽。
然而,明代學(xué)者宋應(yīng)星在《天工開物》中說,“璞中之玉,有縱橫尺余無瑕玷者,古者帝王取以為璽,所謂連城之璧”?梢姾褪翔档拇笮≥p重,很可能與人們想象的不一致。也就是說,只要秦始皇喜歡,用它來雕刻傳國玉璽不成問題。
那么,為何在兩漢的史料記載中,傳國玉璽搖身一變,成了用藍田玉雕刻而成的呢?
以東漢班固所著《漢書》為例,其中記載:“璽皆玉,螭虎鈕,凡六,其文亦殊,曰: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天子行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外有大藍田玉璽曰:受(一說昊)天之命,皇帝壽昌。皆以武都紫泥封之。”
要知道,班固是漢明帝身邊的重臣,長住洛陽修史,有機會接觸大量的皇家藏書。他在《漢書》中的記載,可信度是很高的。
兩漢之后,到了魏晉,關(guān)于和氏璧版本傳國玉璽的記載多了起來,如西晉陳壽著《三國志》,就稱傳國玉璽由和氏璧所刻。元末明初,羅貫中著《三國演義》,也沿襲了這一說法。
考慮到秦始皇南巡時,曾將和氏璧版本的傳國玉璽拋入洞庭湖,直到8年后才失而復(fù)得,有學(xué)者推測,其間他又以藍田玉重新雕刻了一枚,兩漢時使用的就是藍田玉版本傳國玉璽。
再往后,兩枚玉璽曾同時存在,如北齊的傳國玉璽,據(jù)記載就是兩個版本。
唐代李百藥所撰的《北齊書》稱“(北齊開國皇帝)文宣以璽告于太廟。此璽即秦所制,方四寸,上紐交盤龍。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壽永昌”,這里記載的是和氏璧版本傳國玉璽。
元代馬端臨在《文獻通考》中則記載了藍田玉版本傳國玉璽:“北齊制,天子六璽,并依舊式……又有傳國璽,白玉為之,方四寸,螭獸紐,上交盤螭,隱起鳥篆書,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壽昌。”
(作者:張廣英 責(zé)任編輯:12301-3)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