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郾城八虛景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6/11/29 10:19:19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文帝凌云宮:文帝凌云宮即指凌云臺遺址,位于漯河市郾城區(qū)西北30里新店鎮(zhèn)臺王村,高出周圍地面約7米,文化層厚3米。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春正月,曹操病死洛陽。10月,漢獻帝禪位于曹丕,曹丕在繁陽亭(今繁城鎮(zhèn))登上受禪壇接受玉璽,即皇帝位,建立魏朝,為魏文帝。當時突然有一只鳳凰從臺后凌空而起,打了一個旋便翩然南翔,落在距受禪臺三十里一個淺井里。后來鳳凰不見了,井口卻出現(xiàn)了一塊四方形的裂青石,鳳凰再次起飛時,竟把平地隆起了一高臺,它沒能掙脫被壓在地下,但是它那隆起的凌云雄姿,卻永遠留在人間。曹丕望著這異常的吉兆,萬分激動,把這個臺視為他的皇業(yè)發(fā)祥地,遂下令建造行宮。凌云臺由此而得名。當時許都周圍,以凌云臺為中心的廣闊地帶,出現(xiàn)一系列驚人的異,F(xiàn)象:野蠶結滿樹,累累欲墜;桃李壓枝頭,勢如壘卵;麥穗五個頭,籽飽開懷;鹿群與人伴,似若訓犬。這就是《受禪表》上說的“甘露零于本草,野蠶繭于茂樹,嘉禾神芝,奇禽靈獸,窮祥吉瑞者,期月之間,潤七日余見。嘉祥之降,未有若今之盛者也!”
孔思子歸處:孔子思歸處在現(xiàn)在的漯河市郾城區(qū)東約20公里的召陵鎮(zhèn)歸村。公元前496年,孔子帶領顏回、子路、子貢、冉求等十余弟子離開魯國,開始了長達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國生涯。魯哀公三年(公元前492年),孔子師徒羈留陳國時,魯國執(zhí)政的季桓子大病,一天,他同獨生子康子乘車環(huán)游城中,看著魯都衰敝的景色,他懷念起五年前被自己逼走的孔子,意識到了孔子對于魯國的意義。幾天后,季桓子病逝,在臨終之時,囑托其子季康子一定要召孔子回魯國。
季桓子死后,魯國由季康子執(zhí)政。他想要遵從父囑,召回孔子。不料,他的家臣公之魚提出異議。公之魚認為:“過去先君任用孔子未能善始善終,被諸侯所恥笑。現(xiàn)在您又要用他,若是同樣不能善始善終,不是仍會落下笑柄嗎?”魯國政事確實需要有賢能之士來輔佐,于是季康子接受公子魚的建議,決定改召孔子弟子冉求回魯國。他們游說講學至召陵東時,冉求接到使者之請,臨行前,孔子對他說:“魯國召你回去,不是小用,是要大用一番啊。”他對魯國的形勢、弟子的才能都是十分了解的,在冉求回魯?shù)漠斕,孔子不禁流露出對自己師徒一伙在異國漂零不定的生活的厭倦,自言自語道:“回去吧,回去吧,我們那里的弟子們志向高大得很,文采又都斐然可觀,我真不知道怎樣去指導他們哩。”不久前由魯國回到孔子身邊的弟子子貢知道夫子的思歸之心,更知道夫子不受當國者邀請絕不會自行返魯,所以他在為冉求送行時特地叮囑:“如被重用,一定速召夫子。”冉求奉召回國后,做了宰相,深受季康子的賞識和重用。而對于孔子,季康子卻久久沒有召其回國之心。直到孔子六十八歲時,季康子才在冉求的勸說下“以幣迎孔子,孔子返魯。”(《史記·孔子世家》)為紀念孔子曾在這里思念回家,后人便把村名改為歸村。
商高撲蝗營:商高撲蝗營是根據(jù)商代中葉,商高宗武丁皇帝帶領文武百官及兵丁在郾城一帶滅蝗一事而來。相傳商高宗繼位以后,勤于政事,勵精圖治,體恤百姓,開創(chuàng)了“武丁中興”的局面。有一年,河南中部發(fā)生蝗蟲災害,他立即親自帶兵趕赴而來,同當?shù)匕傩找黄饟浯蚧认x,并在現(xiàn)在裴城的宋崗、大劉的皇玉、召陵的高皇殿等一帶安營扎寨,大打一場滅蝗大戰(zhàn)。經過官民們的共同努力,終于驅走了蝗蟲,保住了莊稼,使農民的損失減到了最低限度,避免了一場大的饑荒。百姓深受感動,為紀念商高宗武丁皇帝的恩德,當?shù)匕傩兆杂X集資在宋崗北門,商高宗安營滅蝗的地方修了一座商高宗武丁廟,在高皇殿村修了一座高皇爺廟,兩座廟內均塑有武丁像,每年三月三百姓們都去祭祀,F(xiàn)廟已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