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末與民國風云變幻的政治大舞臺上,中州大地涌現(xiàn)出一位俠肝義膽的傳奇人物,她就是劉青霞。劉青霞坐擁上千萬家產(chǎn),以胸懷天下的愛國精神,秘密加入同盟會,資助辛亥革命河南起義,并將全部家產(chǎn)捐出,興辦教育事業(yè)和社會慈善事業(yè),系近代著名女活動家、教育家、政治家,其聲望與辛亥革命女士秋瑾齊名,史稱“南秋北劉”。孫中山先生被她的義舉所感動,曾親筆為她題詞“天下為公”和“巾幗英雄”。
一
1877年,劉青霞出生在豫北安陽縣蔣村一個官宦之家,祖上姓馬,系當?shù)氐拿T望族。其父馬丕瑤為同治元年進士,初入翰林院供職,后為從二品外官,曾任山西按察使、布政使。光緒十三年,他出任貴州按察使,隨后奉調(diào)河南布政使及巡撫之職。馬丕瑤在擔任兩廣巡撫和總督期間,中日爆發(fā)甲午戰(zhàn)爭。他興辦團練,選調(diào)得力將領,積極修復東南海防工事,有備無患。他秉承“不愛錢,不徇情,我這里空空洞洞;憑國法,憑天理,你何須曲曲彎彎”的為官之道,一生清正廉潔,體恤民情,被地方百姓稱為“馬青天”。
劉青霞姊妹7人,有4個哥哥和兩個姐姐,她最小。她的長兄馬吉森是河南省著名的實業(yè)家,與人合資在安陽開辦過六河溝煤礦和安陽廣益紗廠,經(jīng)濟實力雄厚。二哥馬吉樟為清末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湖北省臬臺以及北洋政府總統(tǒng)府秘書等職,思想開明。她生長在馬家大院,聰明伶俐,深受父兄的寵愛,接受過良好的私塾教育。她自幼習書畫、學琴棋,詩詞歌賦無所不能,上馬善騎射,可謂才貌雙全,在當?shù)厥怯忻牟排。馬家父兄樂于濟人的家風,熏染出劉青霞俠骨柔腸、樂善好施的品性。
1885年,18歲的劉青霞正值青春年少,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遠嫁到尉氏縣劉家大院,跟不學無術的土財主劉耀德結(jié)為夫妻,遂改為夫家姓,印鑒啟用“劉馬青霞”,在報刊上發(fā)表文章時公開署名為“劉青霞”。
劉家原籍山西洪洞縣人,明洪武初年遷徙尉氏縣大橋莊,世代事農(nóng)桑。第8代傳人劉致中原系一名放羊娃,發(fā)奮讀書,于清乾隆三年考中戊午科進士,授直隸大名道。此后,劉家逐漸繁衍為名門望族,劉致中長子劉壯曾出任南城兵馬司糧馬通判,次子劉恒毓官至湖北督糧道。至12世,劉氏家族進入鼎盛時期,共出知縣以上官員26名,加上拿錢捐官30多名,可謂滿門頂戴花翎、聲名遠揚。
劉耀德的父親劉迎恩原系清末鄉(xiāng)試貢生,拿錢捐了個戶部郎中,到死都是虛銜。劉迎恩一脈單傳,巴望著子孫滿堂、光宗耀祖,連娶兩房太太,生養(yǎng)6個女兒,直到42歲才遲遲盼來劉耀德這棵單根獨苗,倍加寵愛。從小生長在蜜糖罐里的劉耀德是標準的紈绔子弟。他步其父后塵,不惜以萬金捐官,買來四品“山西試用道”的虛銜附庸風雅,以此騙取了馬家的婚姻,讓劉青霞紆尊降貴。
當年,豫西鞏縣有個“康百萬”,因不服劉家人炫富張狂,曾攜帶幾箱金磚銀錠,赴開封與劉耀德比富有,結(jié)果甘拜下風、掃興而歸。從此,劉家“中州首富”的名號無人能及,門前懸掛“雙千頃”牌匾。為了炫耀富貴,劉耀德曾身穿特制丈二長衫,讓府上兩個丫環(huán)在身后為其撩起下擺,徜徉于開封大街小巷,招來民眾圍觀。為了博得一笑,他站立于開封古城墻上,拿包元寶的金葉子隨意拋扔,引逗得城墻下眾人搶拾。為了看“鴨子戲水”,他泛舟南京玄武湖,立于船頭朝湖水深處隨手拋扔金元寶,招惹鳧水者任意打撈,他則仰天哈哈傻笑。其時,劉耀德名下?lián)碛型恋?8萬畝、樓房上千間,150多家錢莊、當鋪遍布北京、南京、廣州等地,更有上百家店鋪生意,可謂日進斗金,號稱“劉半縣”。劉耀德曾當眾夸下?谡f:“從南京到北京,不飲別家水,不宿別家店。”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