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在許昌“許下屯田”,通過屯田制度解決了大部分老百姓的溫飽問題。以糧食安全成就了霸業(yè)。
【屯田制的由來】
屯田制自古有之,并非曹操首創(chuàng)。但曹魏屯田的規(guī)模和作用之大卻是空前絕后的。關于曹魏興辦屯田,史書皆有記載:是歲(建安元年),用棗祗、韓浩等議,始興屯田。(《三國志》)公曰:“夫定國之術,在于強兵足食,秦人以急農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是歲,乃募民屯田許下,得谷百萬斛。于是州郡例置田官。(《魏書》)起初招募人民屯田時,人民一怕得不到實惠,二怕軍事編制的束縛,因此多有逃亡之舉。于是曹操采納了袁渙的建議,即變強迫為自由應募,新政策受到了百姓的歡迎,屯田得以順利進行。此外,曹操領導下的司空和丞相府也對屯田官起領導作用。
【屯田制實施的背景】
建安元年的曹魏政權,正處于三面環(huán)敵,國內經濟嚴重匱乏,東征東吳,南伐蜀國,可謂“鴨梨山大”,但是“蠻拼的”曹魏政權集團積極謀劃發(fā)展方式,荀彧、任峻、棗祗、韓浩四位忠臣極力向曹操建議屯田制,以謀霸業(yè)。正值曹操與協(xié)助漢廷討伐幽州叛亂的匈奴首領單于飲酒之際,四位大臣卻借飲酒奢侈浪費為名,以“招待賓客都有些吃緊了”為由,為曹操“解此憂愁”,建議曹操在許“試行屯田之法”,以謀霸業(yè)! “如今天下混戰(zhàn),民籍雜亂,更兼蝗旱災害頻繁。大部分地方有荒田而無民耕,而有民的安定之地又田畝不夠,更限于流民籍貫不能官府授田。單以豫州為例,戰(zhàn)亂以來百姓逃亡,十室九空幾無產出,可墾之地何止萬頃?不過是無人愿意來耕種罷了。大將軍屢破黃巾,收青州之民百萬,壯丁近三十萬,雖然兗州叛變流散了一些,但大體上還是掌握不少流民的。還有在汝南破葛陂黃巾,又有歸附之民若干。那咱們不如改軍屯為民屯,募集他們來種田。遷青州流民至此,然后組織墾荒種田。還按照佃科的老規(guī)矩,官府租賃耕牛,按耕牛數目適當收糧,剩下的就給那些流民自己分了。這樣既有了官家花銷,也解決百姓無糧之困。”曹魏智囊團成員之一棗祗作耐心釋義,以解曹操之惑! ∪尉J真分析當局形勢,把平定叛亂的原因歸于呂布乏糧,指出屯田勢在必行:“自遭荒亂以來,官民皆受無糧之苦。諸軍割據并起,卻無終歲之計,饑則寇掠,飽則棄余。因為沒有糧食,瓦解流離、無敵自破的勢力數不勝數。袁紹之師在河北仰食桑葚,袁術之眾在淮南捕食河蚌。民人相食,州里蕭條。咱們當初逐走呂布,雖然是兵戎得勝,但深究起來,呂布當時乏糧怯戰(zhàn),也是事實。” “黃巾剿而不絕,根源在于無法自存只能劫掠。現在使其屯田耕種,也算有了營生。繳糧之余歸自己所有,田地便與他們性命攸關,日后專事生產也不會輕易作亂了。還有,流民荒田數不勝數,即便朝廷不占,地方豪強也會侵占,不可讓土豪與朝廷爭糧爭地,那也會滋生不臣勢力啊。”智囊團成員荀彧對屯田制的實行效果也是信心滿滿! “夫定國之術,在于強兵足食,秦人以急農兼天下,孝武帝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四位大臣的忠心良言最終博得曹操欣然同意。
【屯田制度的大力推廣】
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曹操在許下屯田.由典農官募民耕種,為民屯,設置了“屯田都尉”這一官職,進行行政的專人管理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全面采取棗祗倡導的“分田之術”,即官府提供土地,收獲的谷物按比例分成。用官牛者,官六私四;不用官牛者,官私對分。這樣的剝削辦法達到了積糧供軍的效果,百姓雖然吃虧,但能有一個安定的生產環(huán)境,他們已經跟滿足了。屯田制也就建立并向前發(fā)展著! ≯沉昕h望田鎮(zhèn)境內地勢平坦,土質肥沃,水資源豐富,灌溉條件優(yōu)越。清流河沿東部邊界,流經花莊、邱莊、大王莊,流長約3公里。新溝河流經西部的郭寺、和劉、邊王,南入清翼河,境內流長1.8公里。清翼河自西界掠過,水資源總量豐富,氣候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夏熱冬寒,春暖秋爽,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3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為706.1毫米,利于農作物生長。儼然成為曹操屯田的理想“試驗田”! ≡谯沉昕h望田鎮(zhèn),至今遺存著望田臺,歷史悠久,遠源流長。相傳東漢末年,曹操許下屯田,構筑望田臺,望田由此得名。望田文化燦爛。早在8000多年前,先民已在此繁衍生息。據記載,曹操所筑“望田臺”,臺高10丈,地方50余畝,站在高臺之上,極目遠眺,方圓數十里良田美景可盡收眼底,至今,“望田臺”遺址尚存,由于農墾開發(fā)和村鎮(zhèn)面積擴大,目前,“望田臺”呈龜背地形,現面積不足2000平方米,高度也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曹操構筑“望田臺”后,各地軍屯、民屯迅速興起,其中,望田東北有幾處村莊成為民屯典范,它們是靳屯、貝屯、陶屯和袁屯。望田正東1.5公里處的軍屯也深受贊譽,因當時軍屯對象以營為單位,后來發(fā)展成為農民的集散地,起名為杜春營村。兵糧充足,促使曹操軍隊迅速狀大,為操練軍隊,培養(yǎng)精兵強將,曹操又在望田正北1.5公里處興建了一座大型“練武場”,這便是武崗村的來歷。曹操也很重視安全穩(wěn)定工作,經常組織部下夜間巡邏打更,今天的遜耕村,位于望田東5公里處,是當時的“巡更”營,后來“巡更”諧音演譯為遜耕。望田地上有三國古跡,民間有三國故事,地下文物豐富多彩,蔡家遺址,邊王遺址等至今完好,曾出土有漢瓷、兵器等,藺莊漢井至今尚保存完好。
【屯田制實施的意義】
漢魏之際,廣大人民饑寒交迫,所謂“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就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一方面大量流民食不果腹,一方面大片荒地無人開墾,而屯田制則可以把這些勞動力安置在國有土地上從事生產,從而充分利用了既定的生產資源。再者,建安屯田解決了軍糧供應問題。軍閥混戰(zhàn),歸根到底打的是糧草。曹操軍團積極地在交通便利的地區(qū)實行屯田制度,不但糧草供應有了保障,而且大大減輕了農民運糧的沉重勞役負擔。 三國時,屯田制的大力實施,既保證了軍糧供應。也使流民有田可種。又使北方農業(yè)生產得到恢復和發(fā)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極大地鞏固了曹魏政權?梢哉f,曹操正式通過實施屯田制,以糧定霸業(yè)。用屯田方式,進一步保障了國家的糧食安全。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