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瑟無端遺恨 無題寫盡相思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7/3/28 11:21:40 來源:洛陽市旅游局 點擊次數(shù):
此后的穆宗、敬宗和文宗時期,宋若昭、宋若憲先后“掌文奏,拜尚宮”,深得皇帝寵信,年紀(jì)最小的宋若荀也跟著姐姐進(jìn)了宮。
李商隱隨令狐楚在洛陽時,與宋氏姐妹多有交往。當(dāng)時朝廷崇尚道教,李商隱和宋若荀都曾在王屋山學(xué)道,他的《贈華陽宋真人兼寄清都劉先生》《月夜重寄宋華陽姊妹》等詩中的“宋華陽”,指的就是宋若荀。
本來,李商隱和宋若荀情深意篤,可隨著宋若荀入宮,兩人之間漸漸產(chǎn)生了誤會。“嫦娥應(yīng)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這樣的詩句,大概就包含著李商隱對宋若荀的不滿或諷刺。
唐文宗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宋若憲遭人陷害,被皇帝賜死后沉入水塘。宋若荀受牽連,被發(fā)配去看守陵園,直到唐文宗悔悟,她才得以重新入宮。五年后,唐文宗駕崩,她又被卷進(jìn)楊賢妃爭儲案中,不得不逃出深宮,隱姓埋名,四處流浪。
史書記載,宋若荀“早卒”,史書中關(guān)于她的事跡很少,但有證據(jù)表明,這位宋氏小妹后半生到過很多地方,并與李商隱保持著聯(lián)系。李商隱對宋若荀舊情難忘,他將詩寫得那么隱晦,也是因為不得已。
3 對妻子王氏的有情和無情
公元837年,李商隱考中進(jìn)士時,已經(jīng)39歲了。他知道自己與宋若荀難成眷屬,就在同年韓瞻的熱心撮合下,娶了涇原節(jié)度使王茂元的女兒為妻,從此與韓瞻成了連襟。
這樁婚事,起初李商隱并不喜歡,但王茂元對他一向不錯,從不在意他地位低、家境差,也不懷疑他的人品,待他如知己,這使他備感溫暖。他與令狐父子已生嫌隙,因此便決定接受王茂元的美意。
就在李商隱娶王氏后沒幾年,王茂元在軍中去世了。公元844年八月,他的靈柩被運回洛陽,當(dāng)時李商隱并不在場。后來,李商隱為岳父寫了祭文,其中稱妻子“荊釵布裙,高義每符于梁孟”,可見他對王氏懷有感激之情。
不過,因為有宋若荀在前,李商隱對妻子王氏的感情,總是顯得有些平淡。他曾在《過招國李家南園二首》中寫道:“潘岳無妻客為愁,新人來坐舊妝樓。”又在《獨居有懷》中稱“柔情終不遠(yuǎn),遙妒已先深”。大概王氏知道他對“原配”念念不忘,忍不住心生妒意,兩人相敬如賓的好時光也就到了頭。
仕途不得意,家庭也算不得幸福,李商隱經(jīng)常郁郁寡歡。公元847年,他隨桂管觀察使鄭亞前往桂林任職。兩年后,他又到了徐州,與妻子相處的日子屈指可數(shù)。
公元851年,王氏病逝。處理完妻子的后事,李商隱便隨西川節(jié)度使柳仲郢前往四川任職。在途中,他作了《悼傷后赴東蜀辟至散關(guān)遇雪》一詩,其中寫道:“劍外從軍遠(yuǎn),無家與寄衣。散關(guān)三尺雪,回夢舊鴛機。”這是對兩人夫妻一場的留念,帶著淡淡的感傷。
李商隱在四川平靜地度過了四年時光。他沒有再娶,而是常讀佛經(jīng),與僧人交往,甚至差點兒出家為僧。其間,他寫過一首題為《夜雨寄北》的詩:“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曾有人認(rèn)為這是他寫給妻子王氏的,以證明兩人感情甚篤,但王氏此時已經(jīng)去世,這種說法很難成立。
那么,這首詩是寫給誰的呢?是一位友人,抑或曾經(jīng)的戀人?說不清。在李商隱的生命中,很多人來了又去,他苦苦追尋的戀人,也已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1][2]
(作者:張廣英 責(zé)任編輯:12301-3)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