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風云起許昌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7/5/10 11:17:29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許昌,是一個神奇而充滿魅力的地方,曾經(jīng)有兩個偉大人物的命運與這里交織錯綜、息息相關。一個是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曹魏帝國的締造者曹操;一個是忠義絕倫、備受后人推崇的一代“武圣”關羽。諳熟三國這段歷史,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從某種程度上說,是曹操造就了許昌,許昌成就了關羽。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1800年前的東漢末年,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天災人禍,民不聊生。當此際也,雄才大略的曹操,順天應時,把名存實亡的漢獻帝和東漢朝廷迎接到許昌,取得了“挾天子以令不臣”的政治優(yōu)勢,從此拉開了三國風云激蕩、波瀾壯闊的歷史大幕。許昌成為三國“演義”的主戰(zhàn)場,也作為三國歷史進程的起點和終點,被載入史冊。
曹操雄踞許昌25年,外定武功,內興文學,治軍理民,屯田積谷,廣攬人才,東征西討,克平群雄,制衡吳蜀,為最終實現(xiàn)“三分歸一統(tǒng)”的皇圖霸業(yè)奠定了堅實基礎。曹操麾下,謀臣如云,良將如林,文有以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賈詡等五大謀士為代表的智謀之士,武有以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等“五子良將”為代表的忠勇之才。他們追隨曹操,或出謀劃策、運籌帷幄,或披堅執(zhí)銳、征戰(zhàn)四方,各展奇才,煥發(fā)異彩,都不愧為時代的英雄。迨至曹丕代漢稱帝,天下三分,因魏基昌于許,遂改許縣為許昌,同時將許昌定為魏國“五都”之 一,許昌由此得名,漢魏故都就此成為許昌一張響亮的歷史名片。
威風齊日月,名譽振乾坤。說三國,話許昌,關羽和曹操一樣,值得大書特書。一代“武圣”關羽以他的忠義神勇在許昌留下了濃墨重彩,關公的故事在許昌乃至全國可謂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在中國的歷史上,沒有第二個武將能與關羽相提并論,從土山之約進曹營,到身在曹營心在漢;從斬顏良誅文丑勇冠三軍,到上馬金下馬銀封侯拜將;在許都事二嫂兩院英風,華容道釋曹操義薄云天;灞陵辭曹歸心似箭,千里走單騎英名流傳……
關羽死后,備受官方和民間的推崇,漸漸成為中國的一種文化符號。正如一首歌里唱的那樣,“故事里的事,說是就是不是也是”。關羽的故事,已經(jīng)遠遠超越歷史真實的局限,成為一種文化,不斷被演繹傳播,影響深遠。忠義神勇是關公文化的核心、精髓和魅力所在,是曹操和許昌成就了關羽的蓋世英名,關羽為許昌大地平添了諸多魅力。
許昌歷史悠久,文化遺產(chǎn)豐富,風景名勝甚多,春秋樓、灞陵橋、射鹿臺、王允墓、運糧河……這些三國遺跡遺址,或與三國史實有關,或與三國人物有關,或與三國傳聞有關,都在向世人默默講述著這片土地上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所以,郭沫若先生曾詩云,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許昌。
許昌三國和曹魏文化底蘊積淀豐厚,以“三曹七子”為代表的文人群體創(chuàng)造的慷慨悲涼、剛健沉雄的“建安風骨”,使“建安文學”掀開了中國文學史的新篇章,許昌也成為中國在三國時代的文化中心。以三國文化為題材的成語、典故俯拾皆是、耳熟能詳,其中尤以曹操和關羽為主人翁的典故更具文化魅力,割發(fā)代首、望梅止渴、青梅煮酒、掛印封金、灞陵辭曹、過五關斬六將等著名三國故事,令曹操和關羽的形象更加立體豐滿。
文化是一個地方的軟實力。許昌的文化特質就是曹魏文化,這是我們的文化寶藏,也是我們的精神和力量源泉。什么是曹魏文化的內涵?答案在歷史里,也在現(xiàn)實中。那就是建功立業(yè)、奮發(fā)有為、百折不回的積極進取精神,是崇尚信義、注重氣節(jié)、懲惡揚善的公共道德精神,是勇敢機智、文韜武略、視死如歸的崇智尚勇精神,是唯才是舉、思賢若渴、知人善任的人才興邦精神,是齊家治國、多難興邦、人心思安的和諧發(fā)展精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歷史,是一部波瀾壯闊的英雄史。品讀許昌,歷史文化總是那么大氣磅礴、慷慨激越,看得見金戈鐵馬,說起來蕩氣回腸。歲月漫漫,江天寥廓;斗轉星移,滄海桑田。如今,鼓角鉦鳴雖不復在耳,英雄的腳步已然遠去,但英雄的精神會永遠激勵著我們,不忘初心,不屈不撓,昂揚奮進,砥礪前行。今日的許昌,正在新時代的征程上揚帆起航,不久的將來,一個全新而厚重的許昌“曹魏古城”將呈現(xiàn)于世人眼前,成為許昌的一顆璀璨明珠,吸引四海佳朋、八方來賓。
三國風云起許昌,曹魏文化盈古城。正如余秋雨先生說的:“許昌是曹操生命現(xiàn)場所在地,也是曹魏文化生命現(xiàn)場所在地,許昌是個大地方,曹魏文化是大文化!”
(作者: 責任編輯:笑宇)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