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在歷史上的真實地位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7/6/4 10:08:56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而到了清代,朝廷禁止民間習武,可反清復明的活動從未斷絕,因此民間開始出現(xiàn)秘密結(jié)社,這就是后來門派的雛形。同時,民間出現(xiàn)了一些門派理論,創(chuàng)新出許多武術套路,而且有多種練功方式。人們開始重視武術的健身、防身、自衛(wèi)、修身養(yǎng)性的作用。
可以說,徒手格斗,在整個中國武藝歷史中,都是軍械格斗的輔助存在,用于訓練,可以培養(yǎng)士兵的身手和勇氣,以及臨場反應能力。徒手搏擊練好了,其他武器上手就會更快,練得更好,這就是徒手格斗的最大作用。當然了,徒手格斗的實用性、防身作用,確實是有的,同時是民間很受歡迎的娛樂競技活動和解決爭端的安全方法。
除此之外,要說傳統(tǒng)武術的徒手格斗比現(xiàn)代格斗術厲害很多,在戰(zhàn)場上殺過多少人,那是不科學的。畢竟,任何地方的格斗術,剛開始都是以殺敵自保為目的。這一點,中國武術并沒有先進性,直到晚清和民國時期,形勢突然發(fā)生了改變。
民間習武迎來發(fā)展機遇
晚清和民國時期,由于國家積弱,外敵入侵,中華民族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而在正面戰(zhàn)場上,由于武器裝備落后,當權者為了振奮民族精神,也為了探索強國強種之路,便開始大力倡導民間習武,扶植成立了很多武館、流派。只要在京城或天津揚名立萬,便可以名利雙收,武館、聲望、地位、財富都源源不斷。
這個時期涌現(xiàn)出了最多的一批能打的武人。但是在地位已定之后,為了維護自己既得利益,不少門派走上了玄學和表演的路子。徒手實戰(zhàn)能力一代不如一代,轟轟烈烈的民國武林又漸漸歸于平靜。這就是武術史上最輝煌的“國術熱”時期,“三大內(nèi)家拳”便是在這個時代登上了歷史的巔峰。
著名作家徐皓峰的代表作《逝去的武林》,就是對這個時代尾聲的記載和描述。只是,他只說了武林的逝去,卻沒說武林的開始,讓人誤以為,這個時代很長,其實也就是清末民初那幾十年罷了。
新中國成立后,武術徹底沒有了用武之地。最需要武力的軍隊,仍然以先進武器的應用為主,武術又成了強身健體、鍛煉身手、比賽娛樂的運動項目。在今天這個科技發(fā)達的時代,如果還以武術來保家衛(wèi)國,難道不悲哀嗎?
如今,傳統(tǒng)武術,也就是我國的傳統(tǒng)徒手搏擊,在經(jīng)歷了漫長的歷史傳承之后很多遺失了,但還有很多被保留了下來,雖然不再像它的輝煌時期晚清民國那樣被奉若神明,但也并沒有受到刻意的打壓和排斥。傳統(tǒng)武術正處于它在歷史中的一貫角色和位置,起著它最傳統(tǒng)、也最合適的作用:軍事的輔助,民間的競技,大眾的娛樂、養(yǎng)生和健身。
[1][2]
(作者: 責任編輯:12301-3)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