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開封的園林貢獻(xiàn)及“綠政”創(chuàng)舉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7/6/14 9:26:07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diǎn)擊次數(shù):
與上述情況以及坊市制崩潰、街市制興起相適應(yīng),城市園林的公共性更加突出,以滿足市民的需要。位于黃河沖積平原的開封,地表多沙荒,天氣多風(fēng)沙。所謂“九衢京洛風(fēng)沙地,一片江湖草樹秋”、“吾觀大梁城,九衢塵暗天”。這使宋代開封城市綠化的客觀必要性、必然性大大強(qiáng)化。為抵御風(fēng)沙,宋政府對開封城市綠化建設(shè)十分重視,全城遍布花木:外城的護(hù)龍河兩旁“皆植楊柳”,城里“城里牙道,各植榆柳成陰”。如“自西門東去觀橋、宣泰橋,柳陰牙道,約五里許”;皇宮門前御街兩旁,“有磚石甃砌御溝水兩道,宣和間盡植蓮荷,近岸植桃、李、梨、杏,雜花相間,春夏之間,望之如繡”。這些綠化景觀都屬公共性的,是朝廷與民共享的園林,開封成為面向全民的園林城市。
有學(xué)者指出:“長安城和此前都城的不同之處之一,就是設(shè)有公共游樂的風(fēng)景區(qū),以曲江池為代表。”那么,打破坊市分離制度的宋代開封城,與包括唐代長安在內(nèi)的前代都城的不同在于,除一些官方、皇家禁地以外,游覽幾乎是全開放的,更進(jìn)一步。皇家園林尚且定期開放,其他貴族、民間園林自難封閉獨(dú)賞。所以,一到春季,“雕車競駐于天街,寶馬爭馳于御路……花光滿路,何限春游……仆數(shù)十年爛賞疊游,莫知厭足”。當(dāng)時 踏青春游的風(fēng)俗十分興盛:“都城人出郊……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樹之下,或園囿之間,羅列杯盤,互相勸酬。都城之歌兒舞女,遍滿園亭,抵暮而歸。”且看孟元老具體的記載:
收燈畢,都人爭先出城探春,州南則玉津園外學(xué),方池亭榭。玉仙觀轉(zhuǎn)龍彎西去,一丈佛園子、王太尉園,奉圣寺前孟景初園,四里橋望牛岡,劍客廟。自轉(zhuǎn)龍彎東去,陳州門外,園館尤多。州東宋門外,快活林、勃臍陂、獨(dú)樂岡、硯臺、蜘蛛樓、麥家園、虹橋、王家園、曹宋門之間東御苑,乾明崇夏尼寺。州北李駙馬園,州西新鄭門大路,直過金明池西道者院,院前皆妓館。以西宴賓樓,有亭榭,曲折池塘,秋千、畫舫,酒客稅小舟,帳設(shè)游賞。相對祥祺觀,直至板橋,有集賢樓、蓮花樓,乃之官河?xùn)|、峽西五路之別館,尋常餞送置酒于此。過板橋有下松園、王太宰園、杏花岡。金明池角,南去水虎翼巷,水磨下蔡太師園。南洗馬橋西巷內(nèi),華嚴(yán)尼寺,王小姑酒店。北金水河兩浙尼寺、巴婁寺、養(yǎng)種園,四時花木,繁盛可觀。南去藥梁園、童太師園。南去鐵佛寺、鴻福寺、東西栢榆村。州北模天坡、角橋,至倉王廟,十八壽壁尼寺、孟四翁酒店。州西北元有庶人園,有創(chuàng)臺、流杯亭榭數(shù)處,放人春賞。大抵都城左近,皆是園圃,百里之內(nèi),并無閴地。次第春容滿野,暖律暄晴。萬花爭出粉墻,細(xì)柳斜籠綺陌。香輪暖輾,芳草如茵,駿騎驕嘶,杏花如繡,鶯啼芳樹,燕舞晴空。紅妝按樂于寶榭層樓,白面行歌近畫橋流水,舉目則秋千巧笑,觸處則蹴踘踈狂。尋芳選勝,花絮時墜金樽;折翠簪紅,蜂蝶暗隨歸騎。于是相繼清明節(jié)矣。
能列舉出名號的主要游覽景點(diǎn)就有40余地,這種盛況及規(guī)模效應(yīng),是曲江池一地所不可比擬的。而且不限春天一季,諸多的寺院宮觀花園,更是四季開放。如京城東南宣化門的玉仙觀,為宋仁宗時陳道士所修葺,“花木亭臺,四時游客不絕。東坡詩所謂‘玉仙洪福花如海’是也”。以四季都可賞花為奇異的亮點(diǎn),顯然是聚集人氣、招徠信眾的需要
(作者:程民生 責(zé)任編輯:12301-3)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