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公元751年—公元814年),生于湖州武康縣,父曾作昆山縣尉。父死后,家貧如洗,孟郊隱居嵩山,晚年定居洛陽。唐德宗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中進士,曾任溧陽縣尉、河南水陸轉(zhuǎn)運從事、協(xié)律郎等職,性格耿直、孤僻,與韓愈交善。他著有《孟東野詩集》10卷,《新唐書》記載他存詩500余首。
雖中進士 命運多舛
孟郊生活的時代,正是唐由盛轉(zhuǎn)衰的時代,戰(zhàn)亂迭起,百姓生活艱難。他青年時隱居嵩山,貞元十二年,考中進士。為此,他極為興奮,揮筆寫下《登科后》:“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這是士人寫考中進士最激動、最狂傲的一首詩。但中了進士不一定會做官,孟郊就是其中一個。在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內(nèi),他游歷江南,直至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他又奉母命至洛陽應銓選(參加官員挑選),當了溧陽縣尉。他同韓愈交情甚深,韓對他所寫的五言詩贊賞有加。他作詩尚奇峭,由于才華不及韓就靠苦吟:“憂人成苦吟,達士為高歌。”“夜學曉未休,苦吟神鬼愁。如何不自閑,心與身為仇。”孟郊在一批窮困潦倒的詩人中成為代表,被稱作“寒士”。他的詩成為那個時代生活的寫照。
他當了溧陽縣尉后,對這卑微的職務很不以為然,加上縣令貪腐,又聽不進逆耳之言,于是,他常常出游,縣令不滿,將他的俸祿減半。因此,他斷然辭職。唐憲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河南尹鄭馀慶任命他為水陸轉(zhuǎn)運從事,試協(xié)律郎。自此,他才定居于洛陽立德坊,生活才富裕一點。元和九年(公元814年)鄭馀慶為興元(今浙江)尹,奏請孟為興元軍參謀,孟奉命上任,離開洛陽南下,以暴疾卒于河南閿鄉(xiāng)。
情系百姓 感情真切
孟郊是位很有才華的詩人。貧苦生活,讓他深諳百姓疾苦,痛恨奢靡生活。他寫詩重字斟句酌,寫真情實感。如《借車》:“借車載家具,家具少于車。借者莫彈指,貧窮何足嗟。百年徒役走,萬事盡隨花。”再如《病客吟》:“主人夜呻吟,皆入妻子心。客子晝呻吟,徒為蟲鳥音。”這種對痛苦的真實體會,深深打動了讀者的心。
孟郊還有一些詩描寫了平凡的人倫之愛!队巫右鳌妨鱾髦两瘢“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該詩用樸素的語言,寫出母愛的深厚,做兒女的無論如何也難以報答母親對兒女的摯愛。還有《怨詩》:“試妾與君淚,兩處滴池水?慈≤饺鼗,今年為誰死!”同時,他對勞苦大眾也心懷同情和關(guān)愛,寫出著名的《寒地百姓吟》。
孟郊并非終身苦吟,韓愈看到他“敷柔肆紆余”的一面,蘇軾喜愛他“鄙俚頗近古”的詩歌。孟郊不少詩歌具有嫻雅的特點,以平淡的詩語寫出深婉的情致,詩歌清新紆余。他既有具有情致悠遠的詩歌,又有具有“奮猛卷海潦”氣魄的作品。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