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28年,鄭文公、晉文公相繼去世,秦穆公打算趁機滅掉鄭國,進軍中原實現(xiàn)霸業(yè),遭到大臣蹇叔和百里奚的反對,但秦穆公仍執(zhí)意攻打鄭國。鄭國商人弦高機智果斷騙過了前往鄭國的秦軍將領。為避免無功而返,秦軍滅掉了滑國,卻在歸途的崤山之戰(zhàn)中全軍覆沒。
襲鄭不成,秦軍另打算盤
公元前628年,鄭國國君鄭文公、晉國國君晉文公相繼去世,得到消息的秦國國君秦穆公感到消滅鄭國、打擊晉國進而建立霸業(yè)的時機已經(jīng)成熟,決定趁兩國政權不穩(wěn)之時,出兵襲擊鄭國,與留守鄭國的秦國大臣里應外合滅掉鄭國。
秦國大臣在鄭國留守,還得從那個著名的故事——“燭之武退秦師”說起。
當時,鄭國為了自身利益,表面上與晉國結盟,暗地里卻又和南方的楚國串通,引起晉國的不滿。公元前630年,晉國聯(lián)合秦國共同討伐鄭國。此時的鄭國國君鄭文公眼見國家危在旦夕,找到大臣燭之武。燭之武立刻趁著夜色到城外面見秦穆公。
經(jīng)過能言善辯的燭之武一番分析,秦穆公決定撇開晉國單獨與鄭國結盟,還派出杞子、逢孫、楊孫3位大臣幫助戍守鄭國,這就是秦國大臣留守鄭國的原因。秦、鄭私自結盟,讓秦國和晉國的關系蒙上陰影,也讓兩國爭霸的斗爭更加激烈。
秦穆公出兵滅鄭的意見提出后,大臣蹇叔、百里奚竭力反對,認為秦軍長途奔襲,到鄭國已經(jīng)是師勞力竭,且消息很容易走漏,如果鄭國已有防備,秦軍難以取勝。
秦穆公不理會兩人的意見,命令百里奚之子孟明視和蹇叔之子西乞術、白乙丙3人領軍向東進發(fā),第二年春天經(jīng)過洛邑時,絲毫不理會周王室,一直行至滑國(今偃師市)境內。鄭國商人弦高見秦軍來勢洶洶,立刻帶著牛,冒充鄭國使臣欺騙秦軍將領:“聞大國將誅鄭,鄭君謹修守御備,使臣以牛十二勞軍士。”(《史記·秦本紀》)
孟明視3人并未仔細核實弦高的身份,就認定鄭國已知曉秦軍意圖,再去鄭國難占到便宜。但經(jīng)過長途跋涉的他們不甘于空手而歸,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滅掉了滑國,隨后班師回國。誰知,前方等待他們的是滅頂之災。
崤山之戰(zhàn),晉軍設伏獲全勝
秦軍帶著滅滑國獲得的戰(zhàn)利品向西返回秦國,當他們到達晉國屬地崤山(今洛寧縣東宋鎮(zhèn)王嶺村交戰(zhàn)溝附近)時,遭遇埋伏在那里的晉國軍隊攻擊,崤山之戰(zhàn)開始。
原來,晉國已提前得到了秦軍經(jīng)過晉國土地進攻鄭國,后來又滅了距離晉國非常近的滑國的消息。當時晉國大臣先軫就表示,秦國軍隊勞師遠征,是上天送給晉國的機會,晉國應該抓住機會,“縱敵患生,違天不祥,必伐秦師”。(《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大臣欒枝說,秦穆公曾有恩于晉文公,馬上出兵進攻秦軍,對不起剛去世的晉文公。先軫反駁道,秦國在晉國國喪時不來吊唁,反而進攻晉國的同姓國滑國,無禮在先,不用再顧及秦國的過去,“一日縱敵,數(shù)世之患”,即便從為晉國后世子孫考慮出發(fā),進攻秦軍也無愧于晉文公。
晉襄公和大臣們商議后發(fā)兵崤山,截殺班師回國的秦軍。
崤山地形復雜,晉襄公和將士們精心設伏,秦軍無一人逃脫,秦軍將領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3人都被俘虜,晉軍大獲全勝。因晉襄公的母親是秦國人,為3人求情,晉襄公最后將3人釋放。
秦穆公穿著素服到郊外迎接3人,哭著說:“我不聽蹇叔和百里奚的意見,導致你們3人受辱,你們3位有什么罪呢?你們用心準備以便來日雪恥,不要懈怠。”
秦穆公恢復3人官職,更加厚待他們。公元前624年,秦穆公命令孟明視等將領出兵討伐晉國。渡過黃河后,孟明視下令燒毀渡船,以示決心,最后大敗晉軍,報了崤山之戰(zhàn)的一箭之仇。晉軍為抵御秦軍兵鋒,堅守城池不敢出戰(zhàn)。秦穆公見晉國威風掃地,就帶人來到崤山,將崤山之戰(zhàn)陣亡將士的尸骨埋好,親自祭奠。
一場大戰(zhàn),深刻影響歷史走向
洛陽市城隍文化研究會會長、《洛陽戰(zhàn)爭史話》主編張憲通表示,崤山之戰(zhàn)后,秦國與晉國之間戰(zhàn)爭仍然不少,秦晉之間以崤山之戰(zhàn)為代表的一系列戰(zhàn)爭,深刻影響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政治形勢。
不少學者認為,秦軍企圖滅鄭國、被晉軍伏擊,都是秦國實施東向戰(zhàn)略的結果,這一戰(zhàn)略的形成與延續(xù),與秦國地理和自然條件密不可分。
相對中原地區(qū),秦國的位置類似于墻角,想要爭得中原霸權,就得東向。秦國雖然與外族雜居,但仍屬農(nóng)耕文明,主要生產(chǎn)生活方式并非游牧,受自然條件所限,向西發(fā)展難度相對較大,東向成為其必然選擇,企圖爭奪霸權的秦穆公也成為秦國東向戰(zhàn)略的重要實施者。
秦國和晉國距離近,又都要爭奪中原霸權,決定了兩國必然是一對冤家。崤山之戰(zhàn)后,秦晉之間又發(fā)生六次戰(zhàn)爭,秦國雖然也曾取得勝利,但兩勝四敗的結果,也讓秦國君臣不得不冷靜審視晉國的強大國力,信心重挫的他們放緩了向東發(fā)展的步伐。此時,由于前期全力向東進攻,秦國西部諸戎趁機坐大,侵占秦國土地,秦國遂將戰(zhàn)略重點轉向西方。
秦穆公知人善任、大刀闊斧向西部拓展疆域,戰(zhàn)國時期李斯在《諫逐客書》中說:“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東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穆公用之,并國二十,遂霸西戎。”
事實證明,秦穆公稱霸西戎的戰(zhàn)略是正確的,秦國通過向西發(fā)展,開疆拓土獲得更多的軍事資源以壯大實力,也顯著鞏固了后方避免腹背受敵,更避免了過早陷入爭霸角逐圈,伺機東出以逸待勞,為秦國奠定與諸侯爭霸乃至統(tǒng)一中國的初步基礎。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